究揭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入侵细胞的精细动态过程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现的蜱传、高致病性的新型布尼亚病毒,其病死率高达30%。目前,关于SFTSV的感染和致病机制尚不清楚,也缺乏有效的疫苗和药物对相关疾病进行防控和治疗。
入侵是病毒感染的第一关键步骤,也是很多抗病毒药物设计的靶点。目前对于布尼亚病毒的入侵缺乏深入研究。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基于量子点标记的单粒子示踪技术及多色成像的方法,首次系统地揭示了SFTSV入侵宿主细胞及在胞质中释放的动态过程。研究发现,SFTSV感染可招募胞质中的网格蛋白至细胞质膜上进行组装,形成网格蛋白包被的内陷(clathrin-coated pits, CCPs),随后在动力蛋白(dynamin)的作用下,CCP包裹着病毒粒子从质膜上脱离进入胞质形成完整的网格蛋白包被的小泡(clathrin-coated vesicles, CCVs)。病毒随内吞小泡进入胞质后,CCV表面包被的网格蛋白逐步解离,将病毒粒子呈递至早期内体中,随后进入晚期内体中。病毒在胞质膜附近的细胞骨架运输依赖于微丝,而在胞质内部则主要依赖微管进行运输。最后,病毒粒子在晚期内体酸性环境的触发下(~pH5.6)与内体膜发生膜融合,释放核酸,完成整个入侵过程。该研究系统地、可视化地揭示了SFTSV入侵的动态过程及其中所涉及的病毒与宿主的互作,为SFTSV感染机理的阐释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关研究成果Single-Particle Tracking Reveals the Sequential Entry Process of the Bunyavirus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已经在Small 杂志上在线发表。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刘佳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周亦武和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副研究员王曼丽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获得了武汉大学教授庞代文团队的大力支持。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31621061)和重点项目(2153500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6JCTD117)、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7IOV007)等的资助。
官网:www.cxbio.com | 微信服务号:iseebio | 微博:seebiobiotech |
商城:mall.seebio.cn | 微信订阅号:seebiotech | 泉养堂:www.canmedo.com |
下一篇:体外诊断准备加码上一篇: 科研人员首次发现大熊猫牙齿实现自修复机制
相关资讯
- Nissui日水氯化钠胨缓冲液 (PH7.0)
- 大鼠NGAL酶联免疫试剂盒
- 高血压的根本性疗法问世,或可解决至少25%人群的血压问题!
- 抗生素滥用问题如何解决?Science 最新研究揭示抗生素辅助抑制剂最新进展
- 生物医药大泡沫已吹起!
- 西宝生物2018生物发酵展圆满结束
- 上海迪斯尼乐园门票大派送
- 单次注射特殊制剂有望终生治疗B型血友病患者
- 【化学试剂】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钠盐——化学试剂优选西宝生物
- 科学家鉴别出饮食压力状态下支持血细胞产生的特殊分子
新进产品
同类文章排行
- 清除人体内衣原体感染的关键钥匙
- iScience:一种对抗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的潜在途径
- 真的有可以中和所有已知COVID-19毒株的抗体?
- 细胞“废物”使抗癌的免疫细胞恢复活力!
- 男性注意!这种食品摄入过多会导致结直肠癌
- 无路可退!主食中的农药残留,可诱发阿尔茨海默病
- Cell出乎意料新发现:原来是这种“濒死体验”让癌细胞恶化
- 研究发现,冠状病毒的形状会影响其传播
- Science Advances新突破:快速高效生产人体免疫细胞的新方法
- 《Nature Genetics》确定10个克罗恩病相关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