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赛洛西宾vs艾司西酞普兰,中重度抑郁治疗哪种药更有效?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明显加大,抑郁症已经成为了人类常见的“隐形杀手”。抑郁症患者常表现为情绪消沉,悲观厌世甚至自杀,或有明显焦虑和运动性激越,甚至出现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严重扰乱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据世卫组织统计,我国抑郁症患病率已经达到2.1%,焦虑障碍的患病率为4.98%,是全球抑郁症疾病负担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以艾司西酞普兰为代表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临床治疗严重抑郁症的一线治疗药物,但需要服用数周才能起到明显疗效,且会有部分不良反应。赛洛西宾是致幻蘑菇裸盖菇中的一种具有神经致幻作用的神经毒素,已被研究发现或可通过作用于5-羟色胺2A型(5-HT2A)受体而治疗抑郁症,但其与治疗抑郁症的现行药物相比是否具有更优及更安全的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比较。
近日,来自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发表了题为Trial of Psilocybin versus Escitalopram for Depression的研究成果,其通过一项中重度抑郁患者参与的双盲随机对照实验发现,虽然赛洛西宾治疗效果与艾司西酞普兰的抗抑郁作用通过抑郁症症状快速自评量表(QIDS-SR16)量化的差异不显著,但在其他抗抑郁疗效检测结果中赛洛西宾明显优于艾司西酞普兰。
为了比较赛洛西宾和现行抑郁症治疗药物间的疗效,研究人员招募了59位中度至重度严重抑郁症患者参与该研究(平均41岁,女性占比34%),将其随机分为赛洛西宾组(n=30)和艾司西酞普兰组(n=29)两组,进行为期6周的对应药物治疗。同时使用包含16个项目的抑郁症症状快速自评量表(QIDS-SR16,得分范围从0到27,分数越高,表示抑郁越严重)、贝克抑郁量表1A(BDI-1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蒙哥马利和阿斯伯格抑郁症等级量表(MADRS)、特质焦虑量表(STAI)、工作和社会适应量表(WSAS)等多个抑郁相关的测评量表评估参与者从基线到第6周的心理状况及变化。
对参与者基线时的抑郁程度统计分析,发现赛洛西宾组患者平均患有抑郁症22年,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的抑郁症病史平均约15年。其基线时期的QIDS-SR-16分数分别为14.5和16.4。
使用协方差分析(ANCOVA)对两组参与者从基线到第6周的心理状况及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该研究的主要结果,即赛洛西宾组和艾司西酞普兰组从基线到第6周的QIDS-SR-16评分平均变化分别为-8.0±1.0和-6.0±1.0,两组之间差异并不显著。
然而对该实验的次要结果同样进行分析后发现,从基线到第6周的BDI-1A,HAM-D-17和MADRS等量表的评分差异均表现为赛洛西宾组显著优于艾司西酞普兰组。且赛洛西宾和艾司西酞普兰两组的QIDS-SR-16缓解(分数≤5)率分别为57%和28%,赛洛西宾组70%的患者在第六周时出现QIDS-SR-16应答(分数降低> 50%),而艾司西酞普兰组仅有48%的患者有同样的表现。此外,两种药物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似。
总而言之,该实验结果表明两组虽然在抑郁症治疗上并无明显差异,但多项次要测评结果均表明服用赛洛西宾的参与者的状态改善更加明显。不过,由于实验参与人数和周期有限,该结果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官网:www.cxbio.com | 微信服务号:iseebio | 微博:seebiobiotech |
商城:mall.seebio.cn | 微信订阅号:seebiotech | 泉养堂:www.canmedo.com |
相关资讯
- Pedia Allergy Immunol: 科学家们预测儿童“芝麻过敏”的风险
- 神经酰胺聚糖酶鞘糖脂的分析
- 美国天然有机产品原料展 (Engredea 2013)
- SiliaBond 金属净化剂试剂 有效去除迁移金属
- Cancer Discovery:KRAS诱导线粒体自噬来促进胰腺癌发展
- GlycoBricks®: Functionalized Glycans 官能团修饰多糖 - Elicityl复杂碳水化合物(3)
- 一个品种500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有多少企业会去做?
- PNAS:研究揭示系统性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 新型复分解催化剂
- 苯基标记葡聚糖 Phenyl-dextran
新进产品
同类文章排行
- 清除人体内衣原体感染的关键钥匙
- iScience:一种对抗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的潜在途径
- 真的有可以中和所有已知COVID-19毒株的抗体?
- 细胞“废物”使抗癌的免疫细胞恢复活力!
- 男性注意!这种食品摄入过多会导致结直肠癌
- 无路可退!主食中的农药残留,可诱发阿尔茨海默病
- Cell出乎意料新发现:原来是这种“濒死体验”让癌细胞恶化
- 研究发现,冠状病毒的形状会影响其传播
- Science Advances新突破:快速高效生产人体免疫细胞的新方法
- 《Nature Genetics》确定10个克罗恩病相关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