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Lancet重磅!癌症早筛不能降低卵巢癌死亡率,癌症晚期患者将何去何从?[ 2021-05-20 13:38 ]
- 近日,顶级期刊《The Lancet 》发表了一篇文章,对英国《卵巢癌筛查合作试验》(UKCTOCS)的报告进行深入的分析,发现卵巢癌的早期筛查并不能降低该病的死亡率。
- 高血压遗传吗?Nature子刊揭示高血压的遗传机制[ 2021-05-19 10:38 ]
- 关于高血压发病机制的研究从未停止,肾脏是与血压调节、高血压和抗高血压治疗相关的关键器官。然而,目前我们对高血压易感性的遗传介导的肾脏机制仍然知之甚少。近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Maciej Tomaszewski团队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上发表了文章,通过肾脏多组学分析揭示高血压的遗传机制。
- Cell子刊最新研究发现:食品中广泛使用的诱惑红和落日黄,会诱导和加速结肠炎发展![ 2021-05-18 12:50 ]
- 近日,来自美国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Cell Metabolism》上发表了研究成果,发现在IL-23表达失调的情况下,诱惑红和日落黄等特定的食用色素会诱导和加速结肠炎的发展,是影响IBD的新型环境危险因素。
- 首次针对印度突变株活病毒的疫苗中和活性研究公布[ 2021-05-17 13:52 ]
- 5月10日,又有一个重要的印度突变株B.1.617的重要数据预印本数据被公布。美国Emory大学的Mehul Suthar组在bioRxiv上传了一个重要数据,第一次用印度突变株B.1.617的活病毒的中和试验FRNT50评估了康复者血清,mRNA-1273和BNT162b2接种者血清的中和活性。
- Nature:T细胞也需要“早教”,只要细菌教得好,机体免疫差不了![ 2021-05-14 12:48 ]
- 近日,来自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Matthew L.Bettini和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Gretchen E.Diehl课题组研究人员在《Nature》上发表了研究成果,提出肠道菌群可诱导肠道树突状细胞将微生物抗原从肠道运输到胸腺,然后诱导微生物群特异性T细胞扩增,从而增强对肠道微生物和病原体的识别能力。
- 饮食模式中的“王者”!Neurology:地中海饮食不仅帮助减肥,还有助于预防痴呆[ 2021-05-13 12:55 ]
- 当地时间5月5日,德国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的研究人员在《Neurology》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指出那些遵循地中海饮食习惯的老年人,大脑往往更加年轻,并且脑内毒性蛋白质的沉积更少。
- 终于找到腐蚀身体的元凶,喝着“快乐肥仔水”的你还快乐么?[ 2021-05-12 12:33 ]
- 近日,《Gut》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文章,研究指出50岁以下女性饮用大量的含糖饮料(SSB)会增加患直肠癌(EO-CRC)的发病率。
- 无暇美肌如何造?《Nature》子刊揭示祛疤新思路,带你击退美丽的“天敌”[ 2021-05-11 12:38 ]
- 近日,《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研究发现了一种通过阻断皮肤愈合过程来去除疤痕的新方法。
- 超4万人血液标志物分析揭示:深海有鱼确实“有点东西”!或有助于降低全因死亡风险[ 2021-05-10 13:18 ]
- 近日,来自美国南达科他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的研究成果,其对17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基于其血液中几种omega-3脂肪酸的水平,明确了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五烯酸(D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较高循环水平与较低的过早死亡风险显著相关。
- Nature重磅!诺奖得主揭示“另类”潜在抑癌方法:把癌细胞“挤”出去[ 2021-05-08 12:55 ]
- 当地时间5月5日,由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学教授H. Robert Horvitz团队领衔发表在Nature期刊的一项研究报告提出,除细胞程序性死亡之外,机体内存在另一种细胞主动消亡的机制,这也就意味着,人们在面对癌症等疾病时或许还有另一条抑制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通路”。
- JAMA:糖尿病发病年龄越小,患痴呆症的风险越高[ 2021-05-07 10:15 ]
- 2021年4月27日,法国巴黎大学Archana Singh-Manoux团队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了研究成果,题为“Association Between Age at Diabetes Onset and Subsequent Risk of Dementia”,研究了糖尿病发病年龄与痴呆风险的相关性。
- 可怕!1000种食物中都存在的这种物质,可能严重损害人体免疫系统![ 2021-05-06 13:51 ]
- 在1000中加工食品中常见的两种化学物质“防腐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 以及“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可能对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潜在的影响。
- 超52万人研究数据揭示:每天都在摄入的食用油,怎么吃才更健康?[ 2021-04-30 12:54 ]
- 近日,浙江大学的研究人员在《BMC Medicine》上发表了研究成果,分析了超52万人的数据,揭示了6种典型食用油与心脏代谢、全因等死亡率间的关联。
- 还不戒烟吗?BMJ子刊揭示:二手烟的危害,超乎你的想象[ 2021-04-29 13:03 ]
- 当地时间4月26日,一支由葡萄牙、英国、西班牙和美国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在BMJ旗下子刊Tobacco Control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与未接触二手烟的人相比,那些接触二手烟的人,患口腔癌的风险可能会高出51%,而如果接触二手烟的时间超过10年或15年,风险将增至一倍。
- 新冠疫苗究竟管用多久?Science发文揭示:可能受年龄和组织中B细胞记忆的差异影响[ 2021-04-28 09:17 ]
- 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Scott D. Boyd研究组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发表了最新进展,题为“Shared B cell memory to coronaviruses and other pathogens varies in human age groups and tissues”,为这些问题提供了参考。研究人员发现,冠状病毒和其他病原体共享的B细胞记忆在人类年龄组别和组织中有所不同。
- 癌症免疫疗法副作用不容忽视,不仅要“治”,还要会“防”[ 2021-04-27 12:47 ]
- 近日,麻省总医院(MGH)的研究人员在《癌症免疫治疗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深入分析了接受癌症免疫疗法治疗后的患者出现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的发生概率。
- 同日两篇睡眠文:不好好睡觉的代价,不仅是“变傻”,还会让人更“伤心”[ 2021-04-26 09:44 ]
- 当地时间4月20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和《European Heart Journal》均发布了一篇有关睡眠与健康的长期随访研究报告,再一次提醒人们睡个好觉的重要性。
- Science子刊:高脂肪、低碳水的生酮饮食可帮助戒酒,降低饮酒的“欲望”[ 2021-04-25 09:33 ]
- 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品之一,“酒文化”也已经传承了上千年。但正所谓“小酌怡情,大酌伤身”,近年来,全球15岁以上人均酒精消费总量持续增长,酒精的不当使用现已成为一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全球饮酒人数约23亿人,其中约2.37亿男性和4600万女性患酒精使用障碍(AUD)。AU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部疾病,让人对酒产生强烈的欲望,并且很难控制酒精的摄入,死亡率占全球死亡人数的5%。
- 细胞因子各司其职,互不相干?Nature子刊:NK细胞受到细胞因子网络的整体调控[ 2021-04-23 08:54 ]
- 2021年4月15日,《自然-免疫学》杂志在线发表了美国斯隆凯特琳癌症研究中心Colleen M. Lau、Joseph C. Sun等研究人员名为“Deconvoluting global cytokine signaling networks in natural killer cells” 的合作研究。该研究解析了NK细胞中的全局性细胞因子信号网络。
- 又一国产新冠试剂盒出海成功,万泰生物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通过德国BfArM批准上市![ 2021-04-22 09:49 ]
- 4月19日,深圳万泰生物(Watmind)发布公告称,旗下产品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WANTAI SARS-CoV-2 Ag Rapid Test(Colloidal Gold)已获德国联邦药品和医疗器械机构(Bundesinstitut für Arzneimittel und Medizinprodukte,BfArM)批准上市。
- NEJM:赛洛西宾vs艾司西酞普兰,中重度抑郁治疗哪种药更有效?[ 2021-04-21 09:25 ]
- 近日,来自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发表了题为Trial of Psilocybin versus Escitalopram for Depression的研究成果,其通过一项中重度抑郁患者参与的双盲随机对照实验发现,虽然赛洛西宾治疗效果与艾司西酞普兰的抗抑郁作用通过抑郁症症状快速自评量表(QIDS-SR16)量化的差异不显著,但在其他抗抑郁疗效检测结果中赛洛西宾明显优于艾司西酞普兰。
- BMC:燃脂“好帮手”!运动前摄入这种饮品,减肥事半功倍[ 2021-04-20 10:45 ]
- 最近,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咖啡在减脂方面的效果展开了进一步的探索。他们发现,在进行有氧运动前半小时摄入咖啡因(约3 mg / kg,相当于浓咖啡),能够显著增加脂肪燃烧效率,并且在下午饮用咖啡后进行锻炼的效果比早晨更明显。
- 哺乳期女性要补充甜菜碱!母乳才更有助于婴儿肠道健康,避免“婴儿肥”[ 2021-04-19 13:03 ]
- 近日,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文章,揭示了哺乳期孕妇补充甜菜碱会暂时增加婴儿肠道AKK(有益菌)数量,从而降低婴儿体重的增加和成年后的肥胖率。
- 《Nature》子刊:大脑中竟然存在“僵尸基因”,人死了,它们却活了[ 2021-04-16 12:47 ]
- 近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 (Salute Church)的科研人员在《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研究发现了一种“僵尸基因”,这种基因在人死后的几个小时内不仅仍处于活跃状态,而且其表达量竟然还增加了!
- Nature子刊揭示:为何抗癌药在人体试验中总以失败告终[ 2021-04-15 09:27 ]
- 近日,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健康科学中心(UTHealth)生物医学信息学院和麦戈文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联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研究发现小鼠PDX模型可能由于被病毒感染而影响临床前的药物评估,使许多能够在小鼠模型中消灭肿瘤细胞的抗癌药物无法在人体试验中起作用。
- 未卜先知!细胞是否衰老,查查前列腺素即可[ 2021-04-14 09:07 ]
- 2021年3月31日,《细胞-代谢》杂志在线发表了美国巴克老化研究所Christopher D Wiley、Arvind Ramanathan和Judith Campisi团队合作的研究。该研究表明脂蛋白的生物合成参与细胞衰老,并发现了一种衰老生物标志物,完善了检测细胞衰老的方法。
- Nature:颠覆百年癌症代谢理论!肿瘤中疯狂消耗葡萄糖的,竟然不是癌细胞[ 2021-04-13 13:14 ]
- 最近美国范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带来的一项报告却颠覆了这个百年来被人们奉为圭臬的理论。他们发现,癌细胞实际上是背上了“败家”的“黑锅”,真正大量消耗葡萄糖的其实是肿瘤微环境中的非癌细胞,谷氨酰胺才是癌细胞摄入最高的营养来源。
- 西北农大最新研究:保持大脑“青春”、延缓认知下降,或可通过限制这类氨基酸实现[ 2021-04-12 13:01 ]
- 近日,来自我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在《Redox Biology》上发表了研究成果,其发现蛋氨酸限制可以通过激活营养因子FGF21而多方面显著改善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认知能力下降。
- Cell子刊综述:“饿死”癌细胞,氨基酸消耗疗法的途径与挑战[ 2021-04-09 09:33 ]
- 近日,荷兰玛西玛公主小儿肿瘤中心的研究人员在《Cell》子刊《Trends in Endocrinology& Metabolism》(IF:11.641)发表了一篇综述性文章,阐述了当前肿瘤特异性氨基酸依赖背后的生物学原理,以及利用癌细胞的这一“软肋”改善现有的癌症疗法的思路。
- Nature:被誉为“抗癌明星”的免疫疗法,可能是这类癌症患者的“催命符”[ 2021-04-08 09:19 ]
- 当地时间3月24日,由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的Dominik Pfister领衔在《Nature》发表了一篇题为NASH limits anti-tumour surveillance in immunotherapy-treated HCC的文章,揭示了免疫疗法在HCC患者中产生不同疗效的原因。
- Science子刊:独立于胆固醇的遗传因子SVEP1,或是人类心脑血管代谢疾病的源头![ 2021-04-07 09:16 ]
- 近日,来自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了研究成果,其发现了一个独立于胆固醇的冠状动脉疾病影响因素,即SVEP1蛋白,其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中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导致炎症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 Cell子刊研究揭示:孕期多运动,补好维生素D,宝宝才会更健康![ 2021-04-06 10:58 ]
- 近日,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Cell Metabolism》上发表了研究成果,发现孕妇运动可以通过维生素D受体介导的胎盘超氧化物歧化酶3(SOD3)的表达和分泌增加,加强AMPK-IDH-αKG-TET信号传导,提高胎儿肝脏中去甲基化水平,进而改善后代的糖代谢功能和健康。
- 世卫新冠溯源报告发布!病毒“极不可能”通过实验室传人![ 2021-04-02 11:00 ]
- 3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中国—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报告。报告认为,新冠病毒通过实验室引入人类“极不可能”,“比较可能”或“非常可能”经中间宿主引入人类,“可能”或“比较可能”由动物直接引入人类,也“可能”通过冷链食品引入人类。
- 多运动就一定好吗?Cell子刊:过度运动会导致健康人的线粒体功能受损并降低葡萄糖耐量[ 2021-04-01 13:57 ]
- 近日,瑞典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代谢》上发表了文章,揭示了过度的运动训练会导致健康志愿者的线粒体功能受损并降低葡萄糖耐量。
- 青春期时高糖食物和含糖饮料要少吃喝,或显著增加成年后结直肠癌患病风险![ 2021-03-31 09:14 ]
- 近日,来自美国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和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Gastroenterology》 上发表了的研究成果,发现青春期大量摄入高糖食物和SSB,会显著增加常规腺瘤及高危腺瘤,尤其是直肠腺瘤的患病风险。
- 又一COVID-19潜在药物有望上市,GSK/Vir提交单抗VIR-7831紧急使用授权申请[ 2021-03-30 12:55 ]
- 一项发表在国际期刊《bioRxiv》上的研究指出,与其他单克隆抗体相比,VIR-7831 可与 SARS-CoV-2 棘状蛋白(spike protein)的高度保守表位结合,有效对抗英国、南非和巴西的新冠病毒(SARS-CoV-2)变异体,避免机体产生耐药性
- 难怪会越吃越胖!Science揭示:肠道会根据进食情况调节营养代谢,这种细胞是关键“调节剂”[ 2021-03-29 12:57 ]
- 近日,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Ruslan Medzhitov小组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γδ T cells regulate the intestinal response to nutrient sensing”的研究。该研究发现,γδ T细胞调节肠道对营养的反应。
- 【Nature】人类可能无法实现针对COVID-19的群体免疫[ 2021-03-26 09:44 ]
- 就目前新冠疫情发展看,要终止COVID-19,只有一条途径: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即通过疫苗接种使足够高比例获得对新冠病毒免疫力的人群,来隔断病毒的传播。实际上,由于接种意愿、变异株及儿童疫苗的延迟等因素,不太可能达到群体免疫。
- Nature Medicine:中国科学家研发出可改善心脏功能和组织修复的心脏外膜装置[ 2021-03-25 12:52 ]
- 2021年3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与东华大学合作,在出版的《自然—医学》上发表了题为“A perfusable, multifunctional epicardial device improves cardiac function and tissue repair”的文章,研究阐述了一种可灌注、多功能心外膜装置,可改善心脏功能和组织修复。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可灌注的多功能心外膜装置(PerMed),该装置由可生物降解的弹性贴片(BEP)、可渗透的分层微通道网络(PHM)和能够从皮下植入泵中输送治疗药物的系统构成。
- Nature揭示:植物如何在严寒酷暑、害虫啃食下求生[ 2021-03-24 09:31 ]
- 3月10号,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与生态研究所的辛秀芳课题组研究人员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 are required for NLR-mediated plant immunity”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细菌感染诱发ETI的过程中,PTI也是不可或缺的,该研究首次将植物的两个主要免疫信号联系在一起,并阐明了PTI和ETI下游防御反应的相似性的机制。
- 代替吗啡治疗疼痛的依赖!Science子刊:基于CRISPR和锌指蛋白的基因治疗技术缓解慢性疼痛[ 2021-03-23 10:07 ]
- 2021年3月10日,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题为“Long-lasting analgesia via targeted in situ repression of NaV1.7 in mice”的研究,利用dCas9蛋白和锌指蛋白靶向定位Nav1.7,阻止Nav1.7基因的表达,从而缓解小鼠慢性疼痛。
- 超重而健康是幸存者偏差?新研究揭示,有些基因可以增加肥胖风险,但也可以预防心血管和代谢疾病![ 2021-03-22 10:04 ]
- 近日,来自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Metabolism》上发表的研究成果,鉴定出了62个与体内脂肪水平升高和较低的心脏代谢疾病风险相关的基因座,并发现基因座中的这些基因可能通过调节脂肪细胞发育,体内脂肪的分布和炎症等发挥保护功能。
-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必需空腹进行?NEJM最新研究揭示答案[ 2021-03-19 12:56 ]
- 近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线发表了美国Kaiser Permanente Northwest健康研究中心Teresa A. Hillier团队名为“A Pragmatic,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Screening”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比较了妊娠期糖尿病的两种筛查方法,发现虽然这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率有差异,但对孕产妇预后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型单细胞技术揭示免疫检查点调节新机制[ 2021-03-18 13:06 ]
- 近日,来自纽约大学基因组和系统生物学中心的Rahul Satija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Genetics》上发表了研究成果,其开发了一种新型单细胞测序技术,识别和验证PD-L1的转录和转录后调控模式,从而确定了一种调节免疫检查点的新机制。
- 抑郁患者慢性疼痛的原因找到了!Nature子刊揭示不同的丘脑皮质回路是引起异常性疼痛的基础[ 2021-03-17 10:54 ]
- 2021年3月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智、李娟和晋艳研究团队合作在出版的《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新成果:Distinct thalamocortical circuits underlie allodynia induced by tissue injury and by depression-like states。他们发现,不同的丘脑皮质回路是由组织损伤和抑郁样状态引起的异常性疼痛的基础。
- 新研究发现:人造甜味剂会促进全身炎症和脂肪肝的发展,不过有一种甜味剂例外…[ 2021-03-16 13:27 ]
-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mSystems》上发表研究成果,发现NAS的摄入会显著减少小鼠肠道菌群中阿克曼氏菌的丰度,并降低芳香烃受体(AHR)激动剂水平,促进全身炎症和脂肪肝的发展。而另一种对健康无明显影响的天然甜味剂(新橙皮苷二氢查耳酮)或许能作为NAS和糖的替代品。
- Cell子刊揭示:中药成分可促进脂肪产热,或可用于治疗肥胖[ 2021-03-15 13:35 ]
-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代谢》在线发表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糖尿病研究所刘军力课题组题为“The phytochemical hyperforin triggers thermogenesis in adipose tissue via a Dlat-AMPK signaling axis to curb obesity”的研究。该研究发现,传统中药贯叶连翘的提取物贯叶金丝桃素能够促进脂肪组织产热。
- 可喜可贺!不运动不吃药,中国学者揭示越吃越瘦的秘密[ 2021-03-12 14:10 ]
-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John R. Speakman课题组研究人员在顶级期刊《Cell Metabolism》上发表了文章,揭示了1%蛋白质饮食可通过部分依赖下丘脑mTOR信号传导引起食物摄取减少和体重减轻。
- Cell子刊:孕妇肥胖会影响孩子的认知和社交能力障碍!高纤维饮食或能改善恢复![ 2021-03-11 14:40 ]
- 近日,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Cell Metabolism》上发表了题为High-fiber diet mitigates maternal obesity-induced cognitive and social dysfunction in the offspring via gut-brain axis的研究成果,发现肠道微生物菌群-代谢物-脑轴可能是孕产妇肥胖引起后代认知和社交能力缺陷的基础,而摄入较高的膳食纤维可能是一种有潜力的干预措施。
- 史无前例!Nature:全球首次可视化抗肿瘤机制,揭秘 “E3泛素连接酶”抵御癌细胞的全过程[ 2021-03-10 10:22 ]
- 近日,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在顶级期刊《Nature》发表了一篇文章,研究发现人体细胞中存在一种“SCF–RBR E3–E3”泛素连接酶超级组装,可将泛素连接至F-box蛋白靶标,从而抵抗肿瘤发生。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开发了一种新型低温显微镜,首次可视化了这种抗肿瘤新疗法。
西宝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电话:400-021-8158
公司传真: 021-50272982
公司邮箱:
market@seebio.cn
公司地址:总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毕升路299弄11号502室 邮编:201204
研发生产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川宏路508号5幢 邮编: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