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宝生物
欢迎访问西宝生物科研产品官网 !

西宝生物

西宝生物中国生命科学领域优选的综合服务商

全国服务热线:400-021-8158

24小时短信服务: 13917439331

您是否在搜:二噁英检测 | 食品安全 | 玛卡提取物 | 维生素K2 | 修饰性PEG | 岩藻糖

人脑视觉信息编解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18-12-20 17:12 ]
现代认知神经科学以及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的不断发展使得采用科学手段对大脑视觉皮层信号进行解读成为可能。研究人脑视觉信息解码模型不仅可以加深人们对人脑视觉信息处理机制的研究,还可以有力地促进新一代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技术的发展。
最新研究:科学家借助循环肿瘤细胞移植模型揭示三阴性乳腺癌的转移机制[ 2018-12-19 16:28 ]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具有高转移性的恶性肿瘤,并且没有可用的分子靶点。2018年11月,来自西班牙圣地亚哥大学医学院等多个研究机构的学者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上发表研究成果,首次使用来自于转移性TNBC患者的循环肿瘤细胞(CTC),建立了异种移植模型(CTCs derived xenografts,CDX)。通过对模型的深入研究,发现WNT信号传导是该肿瘤生物学相关的主要机制
光热可控降解纳米发电机用于组织修复研究获进展[ 2018-12-18 16:24 ]
摩擦纳米发电机作为一种自供能能源转换装置,具有独特的工作方式: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以及较高的能源转换效率,可用来给植入式电子器件供能,并用于心脏起搏、健康监测及细胞组织工程等领域。生物可降解的植入式电子医疗器件在完成其既定任务后,可被生物体自行降解吸收,避免二次手术,进而减少病人的心理及经济负担。因此,可降解的纳米发电机可解决植入式电子器件现存的问题。
营养干预糖尿病研究取得进展[ 2018-12-17 16:59 ]
热量限制(calorie restriction, CR)是目前国际上公认能够改善代谢并延长寿命的最佳手段,但持续的热量限制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难度,因此近年来有人提出了间歇性热量限制的概念,即只限制热量一段时间,然后恢复正常进食。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院陈雁课题组对间歇性热量限制是否能有效干预糖尿病进行了系列研究
科学家发现第一次细胞命运决定的新模式[ 2018-12-14 16:33 ]
一个哺乳动物个体有超过200种不同的细胞类型,而所有的细胞类型都由一个初始细胞——受精卵,不断地分裂和分化形成。在受精卵的分裂和发育过程中,第一次细胞命运的选择发生在什么时期?这一选择是如何发生的?近日,中科院动物所周琪课题组与李伟课题组合作发现小鼠发育过程中第一次细胞命运决定事件在2-细胞胚胎时期就发生的运作机制。该研究于12月13日在线发表于《细胞》杂志。
我国科学家发现FBXO38介导PD-1泛素化及调节T细胞抗肿瘤免疫[ 2018-12-13 16:28 ]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FBXO38 mediates PD-1 ubiquitination and regulates anti-tumour immunity of T cells”的文章,报道了PD-1的降解机制及其在临床前模型的抗肿瘤免疫中的重要性。
细胞乙酰化的辐射增敏研究取得进展[ 2018-12-12 10:33 ]
组蛋白乙酰化是表观遗传修饰的重要方式之一。肿瘤的产生与组蛋白乙酰化与去乙酰化的调控失衡关系密切,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HDACi)可以改变乙酰化调控的失衡状态,提高细胞乙酰化水平,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目前,研究人员纷纷尝试将HDACi用于辐射增敏研究,普遍认为经HDACi预处理的细胞乙酰化水平越高,辐射敏感性越强,但目前该研究仅限于不同剂量HDACi对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对HDACi预处理时间的影响尚未见报道。
“靶向”认知训练有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 2018-12-10 14:06 ]
精神分裂症是难治疗的精神疾病,部分原因是它的特征是广泛的功能障碍,从幻觉和情绪障碍到认知障碍,特别是言语和工作记忆,这可以部分解释为早期听觉异常信息处理。
3D打印生物陶瓷支架表面微纳米结构调控骨-软骨一体化修复研究获进展[ 2018-12-07 15:39 ]
该团队利用3D打印和原位生长相结合的方式,制备了有序大孔结构生物陶瓷的支架,并在支架表面原位生长微米/纳米磷酸钙晶体。这种制备方式使不同形貌的磷酸钙晶体能稳定生长在陶瓷支架表面,而且能有效愈合支架表面的微裂纹,并显着增强了支架的力学强度。体外研究结果表明,支架表面微纳米结构显着提高了纤连蛋白的吸附,并进一步促进软骨细胞黏附、增殖和成熟。
移除特殊基因有望帮助人类攻克肥胖[ 2018-12-06 16:48 ]
未来研究人员可能会开发出一种新方法,让你想吃多少就能吃多少而且还不会增加体重,这听起来似乎难以置信;当名为RCAN1的单一基因从小鼠机体中移除后,再给予小鼠喂食高脂肪饮食,结果发现小鼠的体重并不会增加,即使是长时间摄入高脂肪饮食后。研究人员希望能够找到类似的方法,通过抑制该基因的表达帮助人类有效抵御肥胖和诸如糖尿病等严重疾病。
科学家成功利用脂肪组织衍生的干细胞制造出人类血小板[ 2018-12-05 14:08 ]
近日,来自日本庆应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新方法,其能在实验室促进脂肪组织衍生的干细胞产生人类血小板,相关研究结果刊登于国际杂志Blood上,该研究表明,人工制造的血小板最终或能有效减少患者对血小板捐献的依赖性,并帮助癌症和其它疾病患者的康复。
为何你的胳膊和腿上有毛发,而手掌和脚底上没有毛发?[ 2018-12-04 16:32 ]
为何人类的胳膊和腿上有毛发,而手掌和脚底上则没有毛发?这是人类进化的一个基础问题,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Perelman医学院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解答,文章中研究者发现,机体中正在发育的无毛发皮肤所分泌的自然产生抑制剂的存在或能阻断名为WNT信号通路,从而控制毛发的生长。
重磅!科学家成功揭开多重耐药细菌躲避机体狙杀的伪装策略[ 2018-12-03 16:26 ]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蒂宾根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在解析多重耐药病原体的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文章中,研究者解析了一种此前未知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诸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能利用这种蛋白作为一种魔术斗篷保护自身免于机体免疫系统的杀灭作用。
细菌真地也会在我们的大脑中安家吗?[ 2018-11-30 15:57 ]
我们知道肠道中的细菌群体对我们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这些相同的细菌可能会在我们的大脑中安家吗?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举办的2018年美国神经科学学会(Society for Neuroscience)年会上呈现的一张海报引起了人们对高分辨率细菌显微图的关注,这些显微图表明这些细菌明显地穿入和栖息在健康人类大脑的细胞中。
这款干细胞疗法拯救了哈佛学生的生命 正在扩大上市范围[ 2018-11-29 16:28 ]
11月20日,美国CBS报道了一则干细胞拯救生命的事迹。这是未来医学的活生生例子,在革命性干细胞疗法的帮助下,十几年前危在旦夕的三年级男生如今走进了哈佛医学院的学堂,享受着属于他的健康生活。
科学还是谣言?宿醉疗法真的有效吗?[ 2018-11-28 17:09 ]
听起来似乎是个好主意,当和朋友喝几杯之后,第二天早上你或许并不会感觉到那么热了,那么这时候有什么能帮助你呢?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声称可以预防或治疗宿醉的产品,目前在澳大利亚就有诸如“Rapid Recovery”等5种产品。这些产品主要包括以下成分:维生素(B1、B2、B3、B5、B6、B12和维生素C)、半胱氨酸和一些草药(水飞蓟、葛根和北枳椇),一种产品中最小有3种成分,平均而言有15种成分,而有些则最多含有33种成分,很明显,到底是哪些成分能够发挥作用,科学家们几乎没有共识。
发现蛋白Myo1D足以诱导身体不对称性[ 2018-11-27 15:08 ]
多年来,为了解决这些谜团,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研究员Stéphane Noselli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一直在研究左右不对称性。他们已鉴定出第一个控制着果蝇不对称性的基因,其中果蝇是生物学家青睐的模式生物之一。近期,Noselli团队发现这个基因在脊椎动物中起着相同的作用:它产生的蛋白,即肌球蛋白1D(Myosin 1D, Myo1D),控制着器官在同一方向的卷绕或旋转。
T细胞通过外泌体转移DNA 起始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反应[ 2018-11-26 16:44 ]
CNIC研究人员证明,纳米囊泡中含有的线粒体DNA会激活受体细胞的警觉状态,从而激活抗病毒遗传程序。这些称为外泌体的纳米囊泡由T淋巴细胞产生,并通过细胞间接触被树突细胞吸收。
疾病症状非常相似 如何有效区分普通感冒和花粉过敏?[ 2018-11-23 15:04 ]
花粉热与感冒都属于临床鼻炎的疾病范畴,发病机制拥有着一些相似之处,但两种疾病患者在症状上却也存在着关键的差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瘙痒和鼻涕的颜色。
中科院潘巍峻课题组揭示一类巨噬细胞引导造血干细胞归巢机制[ 2018-11-22 09:59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潘巍峻及其团队利用先进的实时成像和一种细胞标记系统,对斑马鱼尾部造血组织(相当于哺乳动物的胚胎肝脏)中的造血干细胞归巢进行高分辨率分析,并揭示出血管结构在调节造血干细胞归巢到壁龛微环境中的作用。
癌细胞太狡猾!华人学者发现它们竟会放出“无人机”,麻痹免疫系统[ 2018-11-21 16:27 ]
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了一项来自华人学者的重磅研究。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徐小威教授与郭巍教授的主导下,一支跨国科研团队发现了癌细胞不可思议的狡猾一面——为了抑制免疫系统,它们竟会放出“无人机”去远程干扰免疫细胞的活性!
研究阐明人多能干细胞异种嵌合的关键障碍机制[ 2018-11-20 16:44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潘光锦课题组在人多能干细胞异种嵌合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通过异种嵌合有望在异种动物体内获得从人多能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功能性细胞,包括胰腺细胞、造血干细胞等。
膳食脂肪到底有益还是有害?[ 2018-11-19 13:42 ]
是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更好还是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更好?或者哪种类型的脂肪重要?
重磅!开发出cfMeDIP–seq技术,最低仅需1ng血浆cfDNA就可检测早期癌症[ 2018-11-16 15:48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在加拿大玛嘉烈公主癌症中心研究员Daniel De Carvalho博士的领导下,一个研究团队以血液样本作为测试对象,将“液体活检”、甲基化分析和机器学习相结合,开发出一种灵敏的基于免疫沉淀的测试方法来分析少量血浆循环游离DNA(cell-free DNA, cfDNA)中的甲基化组(methylome),从而能够在癌症的最早阶段检测它,并对它进行分类。
攻克黑色素瘤耐药性又近一步[ 2018-11-15 16:00 ]
靶向疗法是针对黑色素瘤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其中,BRAF抑制剂和MEK抑制剂的组合疗法已得到广泛应用,可惜的是,一些患者会对治疗产生获得性耐药。近日,美国费城的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的科学家们发现,BRAF上的一个位点对获得性耐药有影响,他们希望这一发现能导致更好的组合疗法问世。研究论文发表在《Cell Reports》上。
菌群移植辅助肿瘤免疫治疗大放异彩[ 2018-11-14 16:48 ]
顶级期刊Nature Medicine11月12日在线发表一篇来自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华人学者Yinghong Wang主导的最新研究,研究报道了用菌群移植(FMT)成功治疗了第一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相关的结肠炎病例,提示调节肠道菌群的干预方法可用于改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结肠炎,有望造福更多癌症患者。
可穿戴感应系统在中医脉诊的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18-11-13 15:41 ]
研究者对比了压电驻极体脉搏波传感器与商用光学传感器在不同压力下采集的脉搏波形,展示了不同志愿者桡动脉处寸、关、尺三个不同位置的脉搏信号,以及利用脉搏波形细节实现志愿者的分类与识别,结果表明该传感系统具有出色的灵敏度与稳定性,可精确采集人体桡动脉在不同压力下与不同位置的脉搏波。结合中医脉诊的经验与理念,以及大数据分析的工具,压电驻极体脉搏波传感器在可穿戴移动健康和疾病诊断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科学家将针对中医脉诊的客观化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致命罕见病有望迎来首款基因疗法 已启动临床试验[ 2018-11-12 17:00 ]
日前,基因疗法公司Myonexus Therapeutics宣布启动一项评估新型基因疗法MYO-101的临床试验,用于治疗β-肌聚糖病(LGMD2E)。该公司致力于与美国国家儿童医院(Nationwide Children’s Hospital)的基因疗法中心以及Sarepta Therapeutics合作,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LGMD)开发首个矫正基因疗法。他们的目标是向骨骼肌和心肌中递送一种基因,使β-肌聚糖(β-sarcoglycan)实现有力的功能性表达,该蛋白质的缺乏会导致LGMD2E。该试验中第1队列的首位患者于10月开始接受治疗,估计其余患者将在今年内完成治疗。
刘奕志团队创建近视眼人工智能预测模型[ 2018-11-09 16:33 ]
11月8日,记者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获悉,该中心教授刘奕志团队利用百万医学验光大数据,创建了近视眼人工智能预测模型,可对近视进展趋势进行个体化预测。相关研究11月6日在线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PLoS Medicine)官网首页。
WISP-1以人类血管周围干细胞中脂肪形成为代价驱动骨形成[ 2018-11-08 16:23 ]
脂肪组织内的血管壁是间充质祖细胞的来源,称为血管周围干细胞/基质细胞(PSC)。PSC通过荧光激活细胞分选(FACS)分离,并定义为周细胞和外膜祖细胞(APC)的二分体群。但是那些促进PSC分化为骨或脂肪细胞类型的因素尚不清楚。
南开大学团队研究有望破解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之谜[ 2018-11-07 16:58 ]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作为对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内分泌治疗却备受耐药性的困扰,成为乳腺癌诊治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日前,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朱正茂副教授课题组的一项研究,揭示了核膜蛋白LEM4诱发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的分子机制。LEM4有望成为乳腺癌耐药治疗的新靶点。
礼来GLP-1受体激动剂Trulicity大规模长期心血管预后研究显著降低MACE事件风险[ 2018-11-06 16:25 ]
REWIND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旨在评估每周一次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Trulicity 1.5mg相对于安慰剂(均添加至标准护理)对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心血管(CV)事件的作用。主要CV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的首次发生时间,次要终点包括主要CV终点中每个组成部分,以及包括视网膜或肾脏疾病在内的复合临床微血管预后、不稳定性心绞痛住院、需要住院治疗的心衰、需要就诊的紧急心衰、全因死亡率。
国际联合委员会在东京举办评审和质量改进见习培训会[ 2018-11-05 16:41 ]
国际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简称JCI)宣布将于2018年12月3-7日举办东京国际评审和质量改进见习培训会(Tokyo International Practicum on Accreditation and Quality Improvement)。为帮助希望取得JCI认证的医疗保健组织做好准备工作,这项全面的教育计划会详细解释JCI的方法和标准,并重点介绍要通过认证和成功做到以患者为中心需要遵循的最佳实践和流程。
科学家发现表观遗传靶标SIRT6激动剂可抑制肝癌增殖[ 2018-11-02 17:22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健课题组与陈国强课题组合作发现了SIRT6的首个具有功能的变构激动剂MDL-800,并初步证实了SIRT6激动剂可以通过阻断细胞周期来抑制肝癌增殖,研究为SIRT6作为新靶标的确认提供了证据,也为该靶标药物开发提供了优质的先导化合物基础。10月29日,该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化学生物学》。
基因影响大学成绩[ 2018-11-01 16:34 ]
《科学报告》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基因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年轻人是否上大学、对院校的选择以及在校成绩。
利用单细胞分析揭示蝾螈再生肢体机制[ 2018-10-31 16:47 ]
美西螈(Ambystoma mexicanum, 也称钝口螈,六角恐龙)和其他的蝾螈是唯一能够再生全肢的四足动物。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变化调节着新的附属肢体长出,但是人们对损伤如何诱导肢体细胞形成能够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的再生性祖细胞知之甚少。在肢体再生过程中,对单个细胞进行追踪和分子分析将会鉴定出不同的分化途径,并为细胞如何从成熟的静息状态转变为再生性细胞谱系提供线索。
重大发现!当再生大量骨骼时,骨骼肌干细胞返回到一种更加原始的细胞类型[ 2018-10-30 15:26 ]
近期,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人类和小鼠体内鉴定出成体骨骼肌干细胞。类似于成年动物中存在的其他干细胞,骨骼肌干细胞具有有限的产生不同细胞类型的能力。具体而言,它们能够产生骨细胞、软骨细胞和基质细胞来修复诸如骨折之类的正常损伤。但是在牵拉成骨过程中,需要反复地让骨骼两端分隔得更远,因此这就需要更加广泛地骨再生。这种骨再生需要机械力,但是骨骼干细胞对这种环境信号如何作出反应仍然是未知的。
10月29世界中风日,史赛克提醒公众发现中风征象采取FAST法应对[ 2018-10-29 15:10 ]
通过 FAST 法识别脑中风中风发作前,会有一些常见的征象,即“FAST”,即脸部 (Face)、手臂 (Arms)、言语 (Speech)、时间 (Time) 四个单词英文首字母的缩写。脸部 (Face) 指面庞向一侧下垂,或浮现扭曲的笑容。手臂 (Arms) 指患者可能无法将双臂举到同一高度。言语 (Speech) 指观察患者是否口齿清晰、言辞达意或能听懂对方说的话。最后一个要素是时间 (Time);如果患者出现以上任何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循环肿瘤细胞捕获及单细胞分析样机在大连研制成功[ 2018-10-26 15:34 ]
由大连医科大学牵头,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合作,在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下,应用微流控芯片技术,构建了三款各具功能的CTC捕获装置和一款单细胞检测装置。 研发的“单细胞检测装置”,通过对单个细胞阻抗脉冲信号的识别,实现了CTC在微流控芯片封闭系统内的高效、无污染的单细胞分选
英研发“人工智能临床医生”助提高败血症患者存活率[ 2018-10-25 16:52 ]
10月22日,英国帝国理工学院22日说,该大学研究人员领衔开发出一种人工智能系统,能帮助人类医生更好地做出败血症治疗决策,从而提高败血症患者存活率。
突破!科学家利用新型基因条形码技术鉴别出关键的癌症免疫基因[ 2018-10-24 16:48 ]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西奈山医院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能同时分析成百上千个基因功能的新型技术,该技术的分辨率能达到单细胞水平,其依赖于一种使用新型蛋白质的条形码技术。
台湾研究团队:滥用抗生素提高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2018-10-23 15:43 ]
台湾“中研院”研究人员近期证实,滥用抗生素将导致肠道菌相失衡,进而影响免疫系统的修复功能,使心肌梗塞的死亡率大幅提高。研究团队同时发现,若结合“乳酸益生菌疗法”,有望提高心脏受损后的修复功能。
修复面部缺陷有戏!发现神经嵴细胞从头部后面迁移到前面[ 2018-10-22 16:42 ]
诸如腭裂和面部麻痹之类的面部缺陷占全球所有出生缺陷(每年320万例)的三分之一,并且是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和西班牙的研究人员发现形成面部特征的胚胎干细胞,称为神经嵴细胞(neural crest cell),使用一种意想不到的机制,从头部后面移动到前面,从而定植在面部中。
哈佛医学院主动撤回31篇心脏干细胞文章[ 2018-10-19 16:35 ]
事实上,干细胞研究领域一直以来风波不断。多能干细胞(STAP)造假事件是2014年生物领域最大的丑闻。日本学者小保方晴子发表在《自然》的2篇文章声称,通过酸浴和机械压力能够诱导出STAP。但在论文发表不久后,有外部专家指出,论文中的图像不自然,疑似被加工过。一些国外同行用论文介绍的方法重复实验,却无法再现结果。论文最终在一片质疑声中黯然撤稿。遗憾的是,文章的另一位作者,监督小保方晴子工作的笹井芳树因此事于当年自杀。
意外!甲状腺激素水平竟调节人视网膜中三种视锥细胞的产生[ 2018-10-18 13:40 ]
Johnston实验室探究了细胞的命运是如何决定的---或者说子宫中发生的哪些事件让发育中的细胞转变为特定类型的细胞,这是人类生物学中很大程度上未知的一个方面。在这项新的研究中,Johnston和他的团队专注于让人们看到蓝色、红色和绿色的细胞---人眼中的三种视锥细胞(cone photoreceptor)。
科学家揭示自由意志的生物学本质[ 2018-10-17 16:52 ]
数千年来,哲学家一直在苦苦思索自由意志的问题,即人们是决定的主动驱动者还是被动观察者。神经学家则围绕该问题不停地“跳着踢踏舞”,并反问为什么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有自由意志。他们试图通过观察罕见案例回答问题,在这些案例中,人们似乎已经失去了它。
英国生物样本库发布大规模遗传数据[ 2018-10-16 16:44 ]
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的两篇论文集中介绍了英国生物样本库的遗传数据。两篇论文对整个数据集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大脑遗传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该数据集涵盖了约50万个个体的全基因组遗传数据、临床测量以及健康记录。
打破传统认知!饮食或许并不是诱发痛风的主因![ 2018-10-15 15:55 ]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BMJ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奥塔哥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饮食因素对于机体尿酸盐水平的影响或许远小于先前的设想,尿酸盐常常是机体痛风的先兆。研究者表示,健康的饮食常与较低水平的血清尿酸盐相关,而这能够有效保护机体抵御痛风,但总的来说,饮食对尿酸水平的影响非常低。
新研究发现人们能够记住5000张面孔![ 2018-10-12 16:36 ]
人类通常生活在约100人的小团体中,但该研究表明,我们的面部识别能力使我们能够处理在现代世界中遇到的成千上万的面孔。 来自约克大学心理学系的Rob Jenkins博士说:“我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们实际知道的面孔数量上 - 我们还没有发现大脑在处理面孔数量上的极限。
鸭子出现变异禽流感病毒亚型[ 2018-10-11 15:51 ]
为了应对禽流感流行,我国在2017年9月推出了一种新型鸡用疫苗。近日,中国农科院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疫苗效果显着,但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员在未免疫的鸭子中发现了H7N9和H7N2的两种新基因变异亚型。相关论文日前发表在《细胞—宿主与微生物》上。
记录总数:2337 | 页数:47  <...22232425262728293031...>  
联系西宝

西宝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电话:400-021-8158

公司传真: 021-50272982

公司邮箱:

market@seebio.cn

公司地址:总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毕升路299弄11号502室 邮编:201204

研发生产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川宏路508号5幢 邮编: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