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t Genetics:突破!科学家首次鉴别出诱发失眠症的7个风险基因[ 2017-06-14 08:49 ]
-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阿姆斯特丹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首次发现了和失眠症相关的7个风险基因,相关研究或为研究人员阐明诱发人类失眠的生物学机制提供思路;此外,研究者还表示,失眠症或许并不像人们常说的那样是一种纯粹的心理疾病。
- Nature:细胞图谱揭示免疫系统抗击癌症新细节[ 2017-06-13 08:48 ]
- 围绕和侵入肿瘤的免疫细胞可以决定癌症疗法的成败。发表于5月4日的两项研究提出,绘制围绕肿瘤的免疫细胞的详细图谱能帮助人们发现新的治疗靶标,找出可用于选择某种疗法最有可能对其起效的病人的生物标记物,还能帮助了解何时是开始治疗的最佳时机。
- 脑洞大开!大肠杆菌毒素工程化,化身癌症特异性诊断利器![ 2017-06-12 09:08 ]
- 研究大肠杆菌也许可以帮助科学家们开发出更好的检测癌症的新工具。一组来自格里菲斯大学糖组学研究所、阿德莱德大学和昆士兰大学的科学家们在近日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上的新研究中详细解释了他们的新发现。
- PNAS 发现治疗并预后恶性脑瘤潜在靶点[ 2017-06-09 09:23 ]
- 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癌症科学研究所(CSI)的科学家们发现蛋白BCL6可能是预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病人预后的标记物,而GBM是脑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
- Cell Research:一步到位 CRISPR彻底敲除动物体内特定基因[ 2017-06-08 09:11 ]
- 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的《Cell Research》期刊上在线刊登了一篇来自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杨辉博士团队的最新论文。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人员能够通过简单的“一步反应”,彻底敲除小鼠或是猴子体内的特定基因。这一工具对于基础科研中动物模型的建立能起到提速的作用,意义重大。
- Sci Rep:利用“两部系统”就能够成功将干细胞转化成为任何一种你想要的细胞![ 2017-06-07 09:02 ]
- 当使用胚胎干细胞或成体干细胞时,研究人员并不清楚是否能够驱动万能细胞(master cells)转变成为想要的靶向细胞,并且对其进行完美制造;如今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两部系统(a two-part system),该系统能够将细胞转化成为靶向细胞,随后还能够移除细胞转化过程中的残留物,最终只留下研究人员想要的DNA。
- 生物样品中蛋白定量的革命性方法:靶向蛋白质组技术[ 2017-06-06 09:12 ]
- 按照实验目的可以将蛋白质组技术分为两大类:高通量蛋白质组学和靶向蛋白质组学,分别用于前期的差异蛋白筛选以及后续的目标蛋白验证。例如针对临床Biomarker的筛选,通常是首先应从有限数目的临床样本中使用高通量的方法筛选出差异的目标蛋白,然后使用靶向蛋白组技术针对目标蛋白进行扩大样本的验证
- 糖尿病转基因猪模型建立[ 2017-06-05 11:19 ]
-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利用转基因技术在猪身上再现了糖尿病及视网膜病和肾衰竭等并发症。在大型哺乳动物身上再现这些疾病,将有助于研究引起并发症的机制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 重磅!科学家们发现机体免疫系统竟和阿尔兹海默病发生有关[ 2017-06-02 09:45 ]
- 最近,来自布莱根妇女医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对临床前的实验模型进行研究发现,突触的细化或许在神经变性疾病的发生上扮演着关键的角色,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这项研究或为后期阐明机体免疫系统和阿尔兹海默病发生之间的关联提供了新的线索。
- Adv Sci:新型siRNA纳米颗粒有效地逆转了肝损伤[ 2017-06-01 12:02 ]
- 重庆大学创新药物研究中心冯旭利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在siRNA运输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她们采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PEG作为主体框架,通过酸敏感的功能团采用无铜点击化学反应(Click Reaction)将siRNA通过共价键结合到主体材料上,该体系可大大提高siRNA的稳定性同时共价键的结合增加了siRNA的载药量.这些特征使得该体系不仅在细胞水平上,同时也在动物实验上实现了良好的特异性基因沉默,有效地逆转了肝损伤。
- Cell:皮肤中的调节性T细胞促进毛发再生[ 2017-05-31 09:46 ]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通过开展小鼠实验发现作为一类通常与炎症控制相关联的免疫细胞,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直接触发皮肤中的毛囊干细胞分化,从而促进健康的毛发生长。他们发现,若缺乏这些免疫细胞,这些干细胞就不能够再生毛囊,从而导致脱发。
- 最新靶向疗法来袭,抗体偶联药物联合治疗有望治愈儿童白血病[ 2017-05-27 09:12 ]
- 近期,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导致最常见的儿童白血病产生化疗抵抗的幕后黑手5T4,它是存在在细胞表面的一种蛋白质。这也就意味着5T4或是治疗白血病的新靶点。对此,相关人员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且令人惊喜的是,早期的研究表明使用抗体偶联药物(ADC)靶向5T4蛋白可以有效改善儿童白血病的治疗。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Haematologica》杂志上。
- 新开发的DNA疫苗能够有效预防阿兹海默症的发生[ 2017-05-26 09:07 ]
- 最近一项研究成功地设计出了用于皮下注射的靶向阿兹海默症的DNA疫苗。该疫苗能够引发机体产生针对阿兹海默症毒性蛋白的特异性抗体。
- 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诞生记[ 2017-05-25 09:30 ]
- 安全证书是转基因作物能否产业化的先决条件。一张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是怎样诞生的?要经过多少程序?今天,主持人就带领读者听本期嘉宾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张宪法来讲一讲。
- Science:单基因突变能够显著降低疟疾的感染风险[ 2017-05-24 09:47 ]
- 研究者们最近发现了一类存在于血红细胞中的单基因的突变,这类突变能够帮助机体抵抗疟疾。这一发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机体抵抗疟疾的作用机理,而且为新型疗法的开发也提供了思路。
- 科学家开发出首个球形核酸药物 能够直接注射到患者体内靶向作用胶质母细胞瘤[ 2017-05-23 10:00 ]
- 近日,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利用球形核酸开发出了首个能够用于人类机体全身性治疗的药物,目前这种球形核酸药物已经获得FDA批准,并且作为一种试验性新药正在处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早期临床试验中。
- Cell:首次发现抵抗埃博拉病毒的人广谱性抗体[ 2017-05-22 14:23 ]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通过分析2013~2016年埃博拉病毒爆发的一名存活者的血液,研究人员发现首个天然的人抗体能够中和所有三种主要的致病性埃博拉病毒,并且保护动物免受它们的感染。这些发现可能导致人们开发出首个广泛有效的埃博拉病毒药物和疫苗。
- PNAS:低糖饮食能够延缓眼部衰老疾病的发生[ 2017-05-19 09:16 ]
- 最近一项小鼠水平的研究指出,低糖饮食可以缓解衰老导致的视觉退化(AMD)的症状。在总体卡路里水平相当的前提下,高血糖饮食释放到血液中的糖分的速率明显要高于低糖饮食。
- Nat Commun:T细胞信号转导过程在免疫反应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2017-05-18 09:44 ]
- 被称作T细胞的免疫细胞在身体抵抗感染和癌症的能力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和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研究人员首次描述了T细胞受体识别一种抗原(如病毒蛋白)从而触发导致一种免疫反应的前几个步骤发生的机制。
- Nature Communications:让抗体穿透细胞,解决癌症靶点"不可成药"难题[ 2017-05-17 09:17 ]
- 最近,来自韩国亚洲大学(Ajou University)和Orum Therapeutics公司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个新型单抗药物RT11-i,它可以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并选择性地抑制活跃的RAS蛋白,从而切断其产生的促进癌症生长的信号传递。
- Science子刊:源自雌性奄美刺鼠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能够分化为精细胞或卵母细胞[ 2017-05-16 09:38 ]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宫崎大学等研究结构的研究人员将来自一只雌性奄美刺鼠尾巴的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细胞)。这些iPS细胞在一种宿主有机体(即小鼠-奄美刺鼠嵌合体)中能够分化为雌性和雄性生殖细胞。
- Cell:重大发现!抗生素耐药菌或在恐龙时代前的4.5亿年前就已产生[ 2017-05-15 09:11 ]
- 最近,一项发表于国际著名杂志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MIT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肠球菌(enterococci)作为院内感染的主要“超级细菌”或许产生自距今4.5亿年前的祖先,而那时候动物刚刚从海洋爬行到陆地生活,也就是说,这个时间还要早于恐龙时代,文章中,研究者阐明了肠球菌(属)的进化历史,同时研究者还发现,这种细菌进化出了坚不可摧的特性,而且其也是如今引发医院内抗生素耐药感染的主要原因。
- 微生物组科学研究新发现带来治疗革命[ 2017-05-12 08:27 ]
- 近些年来,科学家们了解到,人们身上及体内的细菌(统称为微生物组)与健康的许多方面密切相关,其中包括免疫系统的抗病能力、以及罹患哮喘和过敏等疾病的风险。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微生物组可能还在神经疾病和心理疾病中起着关键作用。
- 生长素释放肽:安全调血糖,避免低血糖反应[ 2017-05-11 09:23 ]
- UT西南研究调查的生长素释放肽的血糖调节作用可能对新型糖尿病治疗的发展有影响。血糖受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两种相反作用的严格控制。 UT西南医学中心内科医生Roger Unger博士领导的早期研究表明,实验性删除或中和胰高血糖素的受体可以预防或纠正不同糖尿病模型中的高血糖水平。
- PNAS:躁郁症的内在分子机制[ 2017-05-10 09:44 ]
- 最近,一项由多个研究所的合作研究结果揭示了锂元素在治疗躁郁症患者中的分子机制。这项研究发表在《PNAS》杂志上,他们利用人源的诱导多能性干细胞追踪了锂元素反应的信号通路,并对躁郁症的发病机制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 大量婴儿食品中无机砷含量严重超标[ 2017-05-09 10:03 ]
- 2016年1月,欧盟针对婴儿食品制造制订了严格的无机砷标准,以减轻相关健康风险。英国皇后大学全球食品安全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自从这一标准通过以来,没有什么变化,50%的含有稻米来源的婴儿食品仍然存在无机砷水平超标的问题。
- 提速30万倍!谷歌AI可准确预测化学分子性质[ 2017-05-08 09:58 ]
- 近期,谷歌(Google)的博客上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了谷歌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在这篇文章中,谷歌与DeepMind以及瑞士巴塞尔大学(University of Basel)一同做出了突破——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他们能准确预测分子的性质!这对于药物发现来说,有着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 人工智能预测阿兹海默病风险,准确率超 84%[ 2017-05-05 11:10 ]
- 近日,韩国高科技科学院和 Cheonan 公共卫生中心的科学家们通过深度学习开发出一项技术, 能以超过 84% 的准确度识别未来三年可能发展成为阿兹海默病的潜在病人
- Cell Rep:科学家在培养皿中重现帕金森“病症” 新型潜在疗法有望被开发[ 2017-05-04 10:22 ]
-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在帕金森疾病患者的大脑中发现控制运动的神经元会出现异常波动的情况,这可能会诱发患者机体出现颤抖等表现,近日,来自布法罗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在培养皿中再现了神经元所出现的这种异常波动现象,这或为后期研究人员开发治疗帕金森疾病的新型疗法提供了新的希望
- 研究显示切除 HIV-DNA 或将实现永久治愈艾滋病![ 2017-05-03 10:28 ]
- 艾滋病毒感染的永久治疗仍然难以捉摸,因为病毒能够隐藏在潜伏的储库中。但是现在,在 5 月 3 日刊登在“分子治疗”杂志的新研究中,Temple University(LKSOM)和匹兹堡大学的 Lewis Katz 医学院的科学家表明,他们可以从活体基因组中切除 HIV-DNA 消除进一步的感染。他们是第一个在三种不同的动物模型中进行试验的,包括一种“人性化”模式,其中小鼠被移植人免疫细胞,并感染病毒。
- Nature:重磅!一些人胚胎干细胞系发生癌症相关突变[ 2017-05-02 10:24 ]
-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在用于基础研究或临床开发的140种人胚胎干细胞系当中,5种人胚胎干细胞系在肿瘤抑制基因TP53上获得突变。其中的两种人胚胎干细胞系H1和H9已用于人体中,不过还没有证据证实它们在受者体内导致癌症产生。
- Cell重磅!肠道细菌会影响抗癌药物疗效![ 2017-04-28 09:25 ]
- 根据伦敦大学学院(UCL)的一项关于线虫加工药物和营养物质的最新研究,抗癌药物的活性居然依赖于肠道微生物的种类。
- Science重磅!科学家发现了5种新型血液免疫细胞![ 2017-04-27 09:41 ]
-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人免疫系统中的几种新型免疫细胞。这些细胞是被称作树突状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血液白细胞中的新亚群。研究人员发现了两种新的树突状细胞亚群及两种新的单核细胞亚群,他们还发现了一种新的树突状细胞前体细胞,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Science上。
- Cell:古老的酶AMCase保护哺乳动物免受肺部疾病[ 2017-04-26 10:04 ]
- 几丁质广泛地存在于几乎所有生物体内,如螃蟹腿、虾壳、真菌细胞壁等。酸性哺乳动物几丁质酶(acidic mammalian chitinase, AMCase)是一种古老的能分解几丁质的酶。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几丁质促进肺部疾病产生,同时还发现AMCase可以延缓/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从而潜在地有助人们开发一系列治疗肺部疾病的药物。
- 瑞典战斗机首次成功使用生物燃料飞行[ 2017-04-25 09:14 ]
- 瑞典国防部的一架鹰狮战斗机成功使用可再生的生物燃料用于其GKN RM12引擎进行了飞行试验。
- Nature:人脐带血中的蛋白TIMP2有望逆转衰老[ 2017-04-24 10:00 ]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人脐带血能够提高年老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他们鉴定出一种在人脐带血中大量存在但随着年龄增加而显著下降的蛋白当被注射到年老小鼠体内时也具有相同的效果。这些发现可能导致人们开发出新的疗法来治疗年龄相关的心智能力下降。
- Nature:饮食中的氨基酸可能是使癌细胞饥饿的关键[ 2017-04-21 09:58 ]
- 研究人员在美国研究所UK Beatson研究所和格拉斯哥大学发现,从小鼠饮食中去除两个非必需氨基酸——丝氨酸和甘氨酸,减慢了淋巴瘤和肠癌的发展
- Cell Rep:如何拥超级英雄般的自愈能力?[ 2017-04-20 10:02 ]
- 拥有自愈能力并不仅仅是超级英雄们的特权。最近一项发表在《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发现了一种能够加速各种类型损伤修复的方法。
- 研究发现HIV“久攻不下”的原因[ 2017-04-19 09:22 ]
- 迄今为止的艾滋病毒治疗研究集中在清除来自T细胞——组成免疫系统的一种重要白细胞,的病毒。然而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传染病科的调查人员发现病毒持续存在于HIV感染的巨噬细胞中。巨噬细胞是在包括肝,肺,骨髓和脑在内的全身组织中发现的大白细胞。这种附加病毒储库的发现对艾滋病毒治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EMBO Journal 肿瘤细胞是谷氨酰胺瘾君子吗?[ 2017-04-18 09:46 ]
- 大多数癌症都需要大量谷氨酰胺进行快速生长。大量研究表明没有“谷氨酰胺瘾”这种现象,它们便不能生存。这便带来了这个抗癌观点,即预防谷氨酰胺摄取可能是一种潜在的肿瘤治疗策略。德国柏林和维尔兹堡的一项研究表明尽管谷氨酰胺缺乏会抑制某些肿瘤细胞的增殖,但是它们大多数都不会被杀死。人们便不禁产生疑问:是否这样的治疗性干预会导致癌症缓解。
- FDA开启“人类肝脏芯片”试验 有望彻底消除动物模型毒理试验[ 2017-04-17 10:10 ]
- 近日,美国FDA开始了一项试验,即检测利用特殊的肝脏芯片(livers-on-a-chip)是否能够可靠地模仿人类对食源性疾病,这种肝脏芯片是一种人类器官的微型化模型,能够模仿一定的生物功能;这项新型检测将会帮助有关机构确定,某些公司在申请批准某些被证明有毒的化合物(比如食品添加剂)时,是否能够利用芯片数据来代替动物毒理学实验的数据。同时这也是首次世界各个地方的监管机构运用基于器官的芯片结构来作为动物实验的替代品。
- 困扰人们的过敏究竟是哪些因素引起的?[ 2017-04-14 10:16 ]
- 女皇大学和金斯顿健康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表了来自金士顿过敏出生队列研究的第一组研究结果,该研究追踪了从早产儿到儿童早期的近400对母婴过敏发生的根源。
- Nat Commun:揭示甜叶菊控制血糖水平机制,有望治疗糖尿病[ 2017-04-13 10:13 ]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比利时鲁汶大学(KU Leuven)的研究人员发现甜叶菊激活一种对我们的味觉感知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参与餐后胰岛素释放的蛋白(即离子通道TRPM5)。这种结果为治疗糖尿病提供新的可能性。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3月31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 低剂量青霉素的长远影响,你了解吗?[ 2017-04-11 10:08 ]
- 在最新的一项研究中,来自圣约瑟夫医疗中心和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们发现,如果对怀孕的小鼠注射低剂量青霉素,它们的后代就会有长期的行为变化。这些变化包括侵略性变强,低水平的焦虑,同时伴有影响大脑神经系统的改变,以及肠道微生物组的不平衡。给这些老鼠提供乳酸菌株细菌有助于防止这些影响。
- 健身达人看过来!研究发现了形成肌肉的关键蛋白![ 2017-04-10 10:13 ]
- 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叫做Myomixer的小蛋白对骨骼肌形成至关重要——这项发现可能有助于帮助治疗像肌肉萎缩症及其他肌肉疾病等的遗传疾病。
- BMC Cancer:利用特殊生物标志物或有望开发出前列腺癌的新型个体化疗法[ 2017-04-07 10:26 ]
- 目前研究人员目前正在开发一些可靠的检测手段来帮助泌尿科医生们对老年人群进行前列腺癌的检测;近日,来自密苏里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阐明了一种特殊的蛋白状态如何帮助临床医生们更好地对前列腺癌的进展进行鉴别,同时还能够帮助患者进行更加理性的决策制定
- 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在细胞工厂构建与维生素K2合成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17-04-06 10:13 ]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郑之明研究团队通过重组毕赤酵母,实现甲萘醌的聚异戊二烯侧链化,并以此为基础催化合成维生素K2。
- AAC:新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β有望高效地治疗HBV感染[ 2017-04-05 10:27 ]
- 利用当前的药物很难根除乙肝病毒(HBV)感染。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相比于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ylated interferon-α2a),一种新的位点特异性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β(也被称作TRK-560)会更加有效地降低实验性人类来源的细胞和小鼠中的HBV感染,这提示着它可能导致改进的人体HBV感染疗法。
- 维持我们生物钟的竟然是大脑中的这些填充物?[ 2017-03-31 10:21 ]
- 科学家们发现,曾经被认为只是简单地为神经元占位的脑细胞实际上可能在帮助调节昼夜节律行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星形胶质细胞是一种神经胶质细胞 – 即通常被称为“神经系统的胶水”的、为神经元提供支撑和保护的支持细胞。 但是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不仅仅是间隙填充剂,而且它对于保持我们身体的内部时钟是至关重要的。
- 虾青素开启小鼠长寿基因[ 2017-03-30 09:39 ]
- 由Cardax公司开发的虾青素化合物CDX-085能够显著增强FOXO3基因的表达,之前有研究表明该基因与长寿有关。

西宝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电话:400-021-8158
公司传真: 021-50272982
公司邮箱:
market@seebio.cn
公司地址:总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毕升路299弄11号502室 邮编:201204
研发生产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川宏路508号5幢 邮编: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