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宝生物
欢迎访问西宝生物科研产品官网 !

西宝生物

西宝生物中国生命科学领域优选的综合服务商

全国服务热线:400-021-8158

24小时短信服务: 13917439331

您是否在搜:二噁英检测 | 食品安全 | 玛卡提取物 | 维生素K2 | 修饰性PEG | 岩藻糖

虾青素开启小鼠长寿基因[ 2017-03-30 09:39 ]
由Cardax公司开发的虾青素化合物CDX-085能够显著增强FOXO3基因的表达,之前有研究表明该基因与长寿有关。
癌症早期诊断液体活检市场井喷!引发大量投资![ 2017-03-29 10:43 ]
开发基于血液检测的癌症早期筛查方法已经吸引了高度的注意,这并不是什么新闻,因为过去几年已经吸引了大量关注和投资。正在发生改变的是投资人员对筛查和早期诊断(而不仅仅是监控)更感兴趣。
你对麸质过敏吗?简单的DNA或告诉你答案[ 2017-03-28 10:12 ]
发表在《欧洲过敏和临床免疫学期刊》上的一项有趣研究表明了一个明显的趋势,很多儿童在接受过敏测试时被诊断出来过敏,但其实他们并不过敏。我们自己也会如此吗?
Cancer Cell:华人科学家开发多肽药物可精准治疗前列腺癌[ 2017-03-27 08:48 ]
在最近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Cell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治疗策略,可以靶向大约一半前列腺癌中都会发生的基因变异。
Nature发现肠道微生物新功能——分解最复杂的糖类![ 2017-03-24 09:37 ]
研究人员已经发现来自人体肠道的单一微生物具有降解我们饮食中最复杂的碳水化合物的能力。这是类似的第一个发现,有可能在将来某天用于鉴定能够促进人体健康的新型益生菌产品。
Nat Genet:科学家设计新方法找到抑制癌症发育的新基因[ 2017-03-23 09:01 ]
英国桑格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和他们的合作者们最近发现了帮助阻止前列腺癌、皮肤癌和乳腺癌发育的新基因。这些基因能够与众所周知的肿瘤抑制基因PTEN配合发挥作用,该研究还发现这些基因与人类前列腺肿瘤存在相关性。
神经科学家发现控制脑瘤增长的关键基因[ 2017-03-22 09:30 ]
美国洛杉矶希德斯-西奈医疗中心(美国西部最大的非盈利性三级医院)的研究人员证实,一种干细胞调节基因影响脑癌患者体内的肿瘤生长,关系患者的存活率。
Nat Methods:光遗传学——细胞生物学新研究利器[ 2017-03-21 08:54 ]
来自阿尔伯塔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使用光控制生物细胞水平的新方法。这种工具被称为光可切割蛋白(photocleavable protein):PhoCl,也就是当暴露于光线时,蛋白会裂解开来,这样科学家们就能以新的方式来研究和操纵细胞内活性。
Science:利用小分子SMARt-420逆转结核分枝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 2017-03-20 10:06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典、法国、比利时和瑞士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一种方法逆转对一种用于治疗肺结核的抗生素药物产生的耐药性。
超分子前药mPEG-β-CD/Fc-CPT的自组装及释放行为研究获进展[ 2017-03-17 09:04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帮经课题,利用环糊精修饰的聚乙二醇(mPEG-β-CD)和二茂铁修饰的抗癌药物喜树碱(Fc-CPT),通过环糊精与二茂铁的主客体识别作用,简单高效地构筑了两亲性的超分子前药mPEG-β-CD/Fc-CPT,该超分子前药可以进一步在水中自组装形成粒径均一的纳米胶束。
维生素E可以降低急性肾损伤风险[ 2017-03-16 09:13 ]
根据一项最新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上关于3项随机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维生素E或可以将急性肾损伤的风险降低62%。
PNAS:揭示记忆T细胞产生之谜[ 2017-03-15 09:42 ]
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密苏里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鉴定出在记忆T细胞中运行的一种分子机制,经操纵后,这种机制可能在体内产生和维持更多的记忆T细胞。
Science子刊:利用RNAi盒培育出不含黄曲霉素的转基因玉米[ 2017-03-14 08:53 ]
如今,在培育不含黄曲霉素的玉米的过程中,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和亚利桑那州基因组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靶向真菌基因aflC 上的三个区域的RNA干扰盒。当被转染进玉米中时,这种RNAi盒降低被黄曲霉菌感染的玉米粒中的基因aflC表达,从而降低真菌黄曲霉素产生。
PNAS:首次利用CRISPR-Cas9对古生菌进行基因组编辑[ 2017-03-13 09:39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微生物学教授Bill Metcalf和博士后研究员Dipti Nayak首次记录了在古生菌(Archaea,也译作古细菌,或古菌)中使用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组编辑。他们的突破性工作有潜力在未来极大地加快研究这类有机体,包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PNAS:如何利用简单的血液检测来诊断癌症?[ 2017-03-10 08:43 ]
最近,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医生们未来或有望利用简单的血液检测来诊断和监测患者的癌症,从而或许就能够降低或消除一些侵入性手段的使用,文章中,研究者在血浆中鉴别出了一系列蛋白质,当这些蛋白水平升高时就意味着患者会患上癌症。
ACS Nano:突破!科学家利用来自尿液的生物标志物进行早期癌症筛查[ 2017-03-09 09:54 ]
日前,来自韩国蔚山国家科学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技术,该技术能够有效在尿液或血液中有效鉴别出促进癌症发生的物质,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ACS Nano上。文章中,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集成的离心微流体平台(Exodisc),这种设备能够对尿液中的胞外膜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进行分离。
全球饲料行业面临总体下滑[ 2017-03-08 08:52 ]
近日,2017年奥特奇全球饲料调查发布,估计去年全球饲料产量首次超过10亿吨,相比于去年增长3.7%。从全球角度来说,饲料整体价格有所下降,因此饲料行业整体产值也有所下降。
Science:揭示出蛋白折叠远远想象中的更加复杂[ 2017-03-07 08:52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和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研究人员比以前更加详细地测量蛋白折叠,从而揭示出这种折叠过程比之前所知的更加复杂。这些结果提示着在此之前,对科学界而言,蛋白折叠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这是因为这种折叠过程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生而且蛋白结构发生如此小的变化以至于常规的方法不能够检测出来。
Science:重磅!科学家利用干细胞首次开发出“人工小鼠胚胎”[ 2017-03-06 08:55 ]
近日,来自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利用两种类型的干细胞以及3D支架,成功在培养基中制造出了一种类似小鼠胚胎的结构,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ce上。理解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一直是科学家们非常感兴趣的领域,因为其能够帮助解释为何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类妊娠会发生失败。
Cell Rep:科学家阐明寨卡病毒改变人类细胞的分子机制[ 2017-03-03 08:55 ]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德国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非洲和亚洲的寨卡病毒如何对宿主细胞中的内质网及细胞骨架结构进行重排以便其能够建立制造子代病毒的“工厂”
世卫发布急需新型抗生素的重点病原体清单[ 2017-03-02 08:54 ]
世界卫生组织27日发布首份急需新型抗生素的重点病原体清单,旨在指导和促进新型抗生素的研究与开发。因出现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且对人类健康构成重要威胁,12种细菌种族入列该清单。
WHO:12大耐药性细菌排名公布[ 2017-03-01 08:48 ]
鉴于目前严峻的细菌耐药性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世界上最具耐药性的、最能威胁人类健康的"超级细菌"列表。
人类被太空辐射后基因会产生变化[ 2017-02-28 08:55 ]
据《自然》杂志官方网站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对一对双胞胎宇航员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身体研究,结果表明,太空旅行会导致人类基因表达发生异常变化,染色体端粒将会变长。
J immunol:C型凝集素抵抗尿路感染的分子机制[ 2017-02-27 09:30 ]
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尿路感染复发的患者其病灶处的SP-A的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群,这说明SPA对于人体抵抗UPEC的侵染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其中的机制并不清楚。
PNAS:海螺毒液成分或可成为代替鸦片的止痛药[ 2017-02-24 09:07 ]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海螺分泌的毒液中有一种成分能够缓解疼痛,而且该化合物的作用机制与传统的鸦片类止痛剂并不相同。
JRSI:利用CRISPR-噬菌体共进化解释混乱的实验结果[ 2017-02-23 09:49 ]
一项新的研究提示着计划利用CRISPR基因组编辑系统产生定制的肠道细菌的科学家们可能需要解释这种微生物免疫系统的动态进化。
Cell Rep:科学家揭示肠道菌群影响代谢疾病的新线索[ 2017-02-22 08:56 ]
最近一项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ports上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肠道菌群能够协同宿主基因共同调节胰岛素分泌,影响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发生。这篇文章介绍了宿主基因背景如何塑造肠道菌群,为代谢疾病的发生提供基础。
PNAS:单分子成像:结构生物学的未来[ 2017-02-21 08:43 ]
自从解析出DNA的三维结构后,结构生物学帮助科学家们解析出了更多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解决了很多生物学的根基上的问题。然而,结构生物学的发展受到了技术层面上的重大瓶颈。新技术的出现,将对结构生物学的发展带了跨越式的进展。
当抗菌药物全部失效后 我们该何去何从?[ 2017-02-20 08:50 ]
最近,一项来自澳大利亚科学院的研究报告呼吁澳大利亚政府应立即采取行动对抗日益严重的细菌抗生素耐药性,这篇报告重点强调了研究经费的不足、食品标签以及部门协作之间的问题。
Nature:脂肪细胞释放到血液中的miRNA调节其他的组织[ 2017-02-17 08:49 ]
脂肪细胞不仅仅是存在于体内的脂滴,它们也释放激素和其他的信号蛋白,从而影响着多种组织。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瑞士和巴西的研究人员鉴定出脂肪细胞运送一类被称作微RNA(microRNA, miRNA)的小分子RNA的途径,而且所运送的miRNA有助调节其他的器官。
从狡猾的H7N9病毒,再认识我们自己的糖复合物[ 2017-02-16 09:08 ]
我国科学家高福(中科院微生物所),Ian Wilson (Scripps 研究所, 上海科技大学) 等团队发现,侵犯人类的 H7N9病毒,其血凝素蛋白发生了病毒基因突变,导致了血凝素蛋白和我们人体的alpha 2,6 连接的唾液酸发生了结合!
Science:酵母基因重复研究挑战一种主导的进化生物学理论[ 2017-02-15 08:56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加拿大拉瓦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对一种进化生物学理论---在基因组中具有相同的基因一个以上拷贝的有机体更能适应基因扰动(genetic perturbation)---提出质疑。他们证实这种遗传冗余(genetic redundancy, 有时也译作基因冗余)也能够让基因组更加脆弱,从而使得有机体更容易受到有害突变的影响。
PNAS:科学家证实:诱导多能干细胞并不会增加遗传突变发生的概率[ 2017-02-14 08:57 ]
10多年前,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和其学生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突破性的技术,能够将任何一种成体细胞转化成为多能干细胞,随后再使得这种新生的多能干细胞分化成为机体中不同类型的细胞。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国家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相比亚克隆复制的细胞而言,iPSCs似乎并不太会产生过多突变
Science:重大突破!开发出化学选择性蛋氨酸生物偶联[ 2017-02-13 08:57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强大的新方法将化学物选择性地连接到蛋白上。这种在操纵生物分子上取得的重大进展可能引发药物开发、蛋白检测以及分子追踪和可视化观察方式的变革。
Clin Cancer Res:科学家定量化研究免疫细胞和个体乳腺癌风险之间的关联[ 2017-02-10 08:55 ]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梅奥诊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定量化地分析了多种类型免疫细胞的数量和个体患乳腺癌风险之间的关联。
ACS Nano:新型纳米颗粒运输系统或能克服CRISPR基因编辑障碍 有效改善疗法效率[ 2017-02-09 08:15 ]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ACS Nano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利用纳米颗粒设计出了一种新系统能够帮助CRISPR/Cas9系统跨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核中,同时还能够避免被细胞器所捕获。
Nat Commun:科学家揭示分子伴侣如何保护核糖体蛋白[ 2017-02-08 08:29 ]
在核糖体这个复杂的蛋白质合成机器上每个组成核糖体的蛋白都有自己的分子伴侣将其指引到正确位置,避免受到损伤。在一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了解到了更多关于核糖体分子伴侣如何发挥作用的信息,发现每个分子伴侣都会以独特的方式与被保护的蛋白结合。研究人员借助X射线晶体成像技术解析了结合分子伴侣的核糖体蛋白的原子结构。
Sci Rep:突破性成果!科学家鉴别出指示多发性硬化症的首个血液生物标志物[ 2017-02-07 08:29 ]
最近,来自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指示多发性硬化症(MS)的首个血液生物标志物,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发病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疾病,其在澳大利亚大约影响着2.3万人的健康,而在全球影响着230万人的健康。
Cell:深入认识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产生过程[ 2017-02-06 09:08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伊莱和伊迪特-布罗德再生医学与干细胞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证实特定蛋白如何能够改变皮肤细胞的身份或者说细胞特征,和产生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ips细胞能够转化为体内任何一种细胞类型。这项研究可能影响治愈疾病的健康组织形成。
Cell Chem Biol:维生素D或是科学家开发抗癌疗法的关键[ 2017-02-04 09:50 ]
日前,一项发表于国际杂志Cell Chemical 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维生素D帮助控制机体脂质平衡的一种新途径,该研究或为科学家们后期开发新型疗法来治疗人类代谢性疾病和癌症提供新的思路。
PNAS:突破!科学家发现抗癌新方法![ 2017-02-03 09:11 ]
日前,来自南安普敦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机体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且有效抵御癌症的重要途径,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 文章中,研究者发现了一种名为Akt的关键蛋白,该蛋白对于机体识别癌症的途径非常关键,机体的免疫系统中包括毒性T细胞,这种类型的T细胞能够主动寻找并且摧毁机体感染或者癌症,当毒性T细胞处理机体面临的危险时,大部分细胞都会死亡,剩下的T细胞就会转化成为记忆细胞,当相同危险再次袭击机体时这些记忆细胞
PNAS:持续感染如何为机体提供长期免疫保护?新研究揭示其中原因[ 2017-01-20 09:12 ]
来自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利什曼病进行研究,为长期感染与长期免疫之间存在的看似矛盾的联系找到了一个解释。这种热带疾病每年杀死数万人。通过持续提醒免疫系统引起利什曼病的寄生虫长什么样子,持续感染能够让免疫系统保持警觉,对抗新的入侵者
Nat Genet:癌症病人遗传信息暗藏最佳治疗选择[ 2017-01-19 09:37 ]
由桑格研究所领导的一支国际合作团队最近证明了一种可以在未来帮助癌症患者真正实现个体化治疗的新概念。这些发现能够用于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找到最佳的治疗选择。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Genetics上。
重磅!科学家深入解析CRISPR起源的5个谜团[ 2017-01-18 10:46 ]
如今研究者以CRISPR来对成簇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进行命名,同时他们还发现,CRISPR-Cas能够帮助细菌抵御外来病毒的入侵,尽管CRISPR系统能够用来进行基因的编辑,但Mojica和其它研究者们关于该系统的工作机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种微生物免疫系统是如何进化的?
2016年疾病模型研究进展[ 2017-01-17 10:39 ]
疾病模型,作为各种疾病的替代物,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及机制、药物筛选及开发、药物药效及作用机制等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建立和人类疾病状态相当的疾病膜型并不容易,各种模式动物在基因水平、生活习惯、体内微生物组成等方面都与人类有着相当大的差别,而疾病模型与真实疾病接近程度决定了我们的疾病生物学研究和药物检测的准确性。
Science & PNAS:重大突破!科学家首次在细菌中发现朊病毒样蛋白[ 2017-01-16 09:13 ]
朊病毒(Prions)是一种被认为能够引发诸如疯牛病等大脑退行性疾病的感染性因子,如今研究人员在细菌中或许也发现了朊病毒的踪迹。
史上首次:日本确认iPS视细胞能让眼睛恢复感光[ 2017-01-13 10:14 ]
据日媒报道,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多细胞系统形成研究中心(位于神户市)的研究小组在本月10日的美国科学杂志网络版上发表一项研究成果,确认iPS视细胞能让眼睛恢复感光。 据报道,结果显示,研究者让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变为视网膜的视细胞,并移植到因晚期“视网膜色素变性症”失明的老鼠眼中,结果老鼠变得眼睛能够感光了。这是首次确认使用ips细胞能够恢复感光功能。 日本确认iPS视细胞能让眼睛恢复感光 副项目带头人万代道子解释说:“我认为现阶段是能感受到少许光亮,视野稍有拓宽
Small:重磅!科学家成功利用免疫细胞运输抗癌药物至肿瘤靶点[ 2017-01-12 10:30 ]
近日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Sma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宾州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将选定的抗癌药物包裹到生物可降解的聚合物纳米颗粒中,开发出了一种小型靶向系统来攻击特殊类型的癌症。
动态生物标记预测免疫疗法应答人群?[ 2017-01-11 11:41 ]
《自然药物发现》杂志发表一篇文章讨论如何寻找预测免疫疗法应答人群的文章,认为现在使用的所谓静态生物标记如PD-L1、变异负担、新抗原表达等难以预测免疫疗法应答,因为对于免疫系统这样复杂的体系来说微小的起始差异可能造成巨大的免疫应答差异。
一致性评价可否集约化实施?[ 2017-01-10 08:54 ]
一致性评价国家高度重视,企业高度重视,万事开头难,千头万绪如果尚没有明确可执行的实施方案和成熟、稳定、可量化的检测标准,真正按照国家之前的时间进度表全面完成看起来有一定难度
记录总数:2420 | 页数:49  <...32333435363738394041...>  
联系西宝

西宝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电话:400-021-8158

公司传真: 021-50272982

公司邮箱:

market@seebio.cn

公司地址:总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毕升路299弄11号502室 邮编:201204

研发生产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川宏路508号5幢 邮编: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