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在扫描隧道显微镜下才看得的世界最小耐力赛[ 2016-12-16 09:40 ]
- 迄今为止第一个纳米赛车比赛,nanorace。有一个很严肃的科学目的:对一台最近安装的特殊扫描隧道显微镜进行测试。这次比赛也同时能让人们深入了解纳米汽车如何应对极端的环境。
- Lancet Neurol:科学家有望开发出首个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疫苗[ 2016-12-15 09:01 ]
- 刊登于国际杂志The Lancet Neurology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瑞典卡罗琳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疫苗,其能够刺激特殊抗体的产生,随后产生的抗体就能够特异性地靶向作用病理状态的tau蛋白
- Nat Chem Biol:靶向性癌症疗法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6-12-14 10:04 ]
- 真正的靶向性癌症疗法的最大挑战就是癌症对免疫系统的抑制,近日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其能够对免疫细胞进行“重新布线”来逆转免疫系统被抑制的状态
- 我国科学家发明病毒直接转化疫苗新技术[ 2016-12-13 09:32 ]
- 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发表了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周德敏教授/张礼和院士课题组的突破性研究进展,他们以流感病毒为模型,发明了人工控制病毒复制从而将病毒直接转化为疫苗的技术,该研究成果被称为是一种“革命性”或“颠覆性”的发现
- 重磅!开发出首个有望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蛋白分子[ 2016-12-12 10:13 ]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和维克森林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逆转小鼠一氧化碳(CO)中毒的蛋白,这一发现可能潜在地导致在人体中为这种经常致命性的中毒开发出首个解毒剂。
- MIT神经学大牛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超级颠覆研究[ 2016-12-09 09:15 ]
- 《自然》刊登了MIT神经科学Picower教授、Picower研究所主任Li-Huei Tsai博士团队的研究论文,Tsai博士团队用特殊频率的LED灯消除了小鼠大脑里的阿尔茨海默病的β淀粉样蛋白
- EBiomedicine:鉴定出预测脑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SHOX2[ 2016-12-08 09:54 ]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神经胶质瘤---一种常见的脑癌类型---的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这种生物标志物能够有助医生确定神经胶质瘤的侵袭性和可能最终有助确定最好的治疗方案。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6年11月那期EBiomedicine期刊上
- PNAS:科学家开发出制造高效流感疫苗的新型有效方法[ 2016-12-07 09:39 ]
- 日前,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兽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技术,该技术能够改善保护机体免于B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疫苗的开发。这项最新技术利用了B型流感疫苗病毒的“骨干”(backbone),其能够帮助疫苗制造者利用哺乳动物细胞培养液制造出较高水平的病毒疫苗,这明显优于利用鸡胚制造出的疫苗。同时研究者还能够利用这种病毒“骨干”作为模板添加疫苗-病毒-特殊的组分,从而就能够为人体提供抵御所有B型流感病毒谱系的保护作用。
- 硅和碳首次借助天然酶“联姻”[ 2016-12-02 09:13 ]
- 据《Nature》杂志网站11月24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发现,在一种天然酶的作用下,当活体大肠杆菌细胞被“喂食”合适的含硅化合物时,其内部可形成碳—硅键。这是科学家首次证明有机生物体能让硅碳结合。除有助新药研制外,该研究还有助于解答生物进化过程为何对硅视而不见的问题。
- 2022年全球疫苗TOP5[ 2016-12-01 10:04 ]
- 在近期EvaluatePharma最新公布的针对疫苗销售额所做的一项分析报告中预测,总体到2022年,GSK、赛诺菲、辉瑞和默沙东预计将占疫苗市场80%的份额。
- CFDA连发两文,对一致性评价提出了哪些要求[ 2016-11-30 09:10 ]
-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国办发〔2016〕8号)、《关于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6年第106号)的有关要求,今日(11月2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相继发布了《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品种分类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关于进一步规范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参比制剂选择等相关事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并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取代注射器,从此让你不再恐惧打针[ 2016-11-29 09:18 ]
- 来自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Queensland)的Mark Kendall同样不喜欢,为此他创造了一种纳米贴剂,为人们接种疫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或许这种方法能够终结长达160年的注射史。
- 发现幽门螺杆菌的诺奖得主开发药物以预防食物过敏[ 2016-11-28 09:37 ]
- 来自西澳大利亚大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教授Barry Marshall正在开发一种称为Immbalance的口服治疗药物,旨在恢复免疫系统的平衡和减少对过敏反应的敏感。
- 日研究者利用人体iPS细胞成功培养癌细胞"杀手"[ 2016-11-25 09:17 ]
- 日本京都大学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利用人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成功培养出具有杀伤癌细胞能力的“杀手T细胞”,使再生免疫细胞疗法向癌症临床治疗迈进一步。 日研究者利用人体iPS细胞成功培养癌细胞"杀手" 白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可帮助身体抵抗传染病等。具有很强细胞毒性的T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是人体内对抗癌细胞等“坏细胞”的主力,也被称为“杀手T细胞”。京都大学11月22日发布新闻公报称,该校教授河本宏等人利用人
- 基因编辑器CRISPR的产生和发展[ 2016-11-24 09:42 ]
- 基因编辑器CRISPR的产生和发展 - 2013年年初,Michael Wiles同美国缅因州杰克逊实验室的高层管理者坐在一起,并且告诉了他们一种拥有惊人威力的DNA剪切新方法。Rudolf Jaenisch 在1974 年培育出首个转基因小鼠,并且首次证明了CRISPR 在产生基因敲除小鼠方面的威力
- 全球疫苗接种新政策![ 2016-11-23 09:23 ]
- 为了解决全球疫苗接种覆盖面不一致问题,2010年,制定了全球疫苗行动计划(GVAP),未来十年无论地点如何均实现公平的疫苗接入的目标。然而,正如Abramson和SAGE的其他成员所报告的,截至2015年,达到2020年全球疫苗接种目标仍然遥遥无期。
- DNA仅占染色体物质一半 未知“鞘膜”占据47%[ 2016-11-22 09:32 ]
- 据外媒报道,一项新的研究证明,DNA仅占染色体物质的一半,远小于之前的设想。研究人员称,高达47%的染色体结构是围绕着遗传物质的未知“鞘膜”。尽管这种鞘膜的具体功还能是未知数,研究人员认为它可在细胞分裂的关键过程中保持染色体之间彼此分隔。科学家认为这种所谓的染色体周边有助于防止细胞分裂出错,从而减少由此引发的癌症和与先天缺损等疾病。
- 挑战常规!tau蛋白磷酸化起初是为了保护神经元[ 2016-11-21 08:59 ]
-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和澳大利亚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进一步揭示了导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细胞过程,推翻了之前持有的关于这种疾病如何产生的观点,并且为开发能够阻止或延缓它的进展的新治疗方案打开大门。
- 研究人员发现更安全的肝素生产方法[ 2016-11-18 09:12 ]
- 据估计,在美国每年有1200万患者使用肝素,其需求量正在不断上升,并且将在未来10年内翻一倍。此外,肝素被列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基本药物清单上。因此,找到新方法来安全生产肝素是一个大问题
- 深度分析人体病毒组[ 2016-11-17 10:05 ]
- 自从微生物学诞生以来,研究人员着重关注让我们、我们驯养的家畜和种植的植物患病的病原体。鉴于症状的产生是了解特定病毒是否在几年前就已存在的唯一方法,因此大多数得到很好研究的病毒是那些导致疾病的病毒。但是很多病毒长期地感染人类,不会导致疾病,但是可能会导致年龄非常小的、年龄非常大的或者存在免疫抑制的人患病。 科学家成功将结缔组织细胞重编程为心肌细胞 近年来,基因组科学取得的巨大进步允许研究人员检测存在于人体内和表面上的病毒---一起被称作人类病毒组(human virome)。近期对人样品开展的基因组研究已
- Circulation:重磅!科学家成功将结缔组织细胞重编程为心肌细胞[ 2016-11-16 09:16 ]
- 最近,来自格莱斯顿研究所(Gladstone Institutes)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两种化学物质或能改善心脏瘢痕组织转化成为健康心肌组织的能力,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Circulation上,该研究或将帮助研究人员开发新型有效的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法。
- 阿尔茨海默病会传染?[ 2016-11-15 09:22 ]
- 一项最新研究首次向人们展现了一类可自我复制的致病蛋白,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的可能。 阿尔茨海默病会传染? 当人类感染了引发疯牛病的病毒后,就会患上克雅病,具体症状为大脑逐步萎缩退化,导致患者智力迅速减退。从该病已有的案例看,90%的患者会在出现临床症状后一年内死亡。这一疾病的罪魁祸首即为朊蛋白,一种发生错误折叠的蛋白,它能诱导周围的正常蛋白质也发生同样的错误折叠,并不断自我复制,成群聚集。科学家已经知道,这类可自我复制的致病蛋白,会引发罕见的大脑功能紊乱性疾病,如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现的库鲁病。但越来越多
- 雀巢健康科学投资1.45亿美元用于花生过敏疗法[ 2016-11-14 10:04 ]
- 牛奶、花生、鸡蛋、小麦......如果对这些常见的食物过敏,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这意味着日常生活中许多美味都与你无缘,并且会造成许多突发状况,甚至会危及生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日雀巢健康科学以1.45亿美元收购了Aimmune Therapeutics 15%的股票,这家美国公司拥有一项治疗花生过敏的药物,此前获得了FDA授予的突破性疗法认定。
- Mol Psych:阿尔兹海默氏症或许是一种大脑糖尿病障碍[ 2016-11-11 09:08 ]
- 近日,来自日本东北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治疗阿尔兹海默氏症的潜在疗法,研究者发现大脑中胰岛素信号工作的方式同糖尿病患者胰腺中胰岛素工作的方式或许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Molecular Psychiatry上。
- 美科学家发现天然化合物能抗衰老[ 2016-11-10 09:45 ]
- 近日,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科学家发现,为健康小鼠补充一种名为烟酰胺单核苷酸(NMN)的天然化合物,可以抵消这种产能损失,减少一些典型的衰老症状,例如体重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以及身体活动减少等。这项研究近日发表于《细胞—新陈代谢》杂志。研究人员希望这一发现可以为治疗一些衰老相关疾病提供新方法。
- 吸烟对DNA的影响首次量化:每个DNA突变都可能触发基因损害[ 2016-11-09 09:22 ]
- 据《新科学家》网站报道,一项发表在《科学》杂志的研究称,平均每抽50根烟,每个肺细胞便会产生1个DNA突变。而每天抽20根烟的吸烟者连续抽一年,每个肺细胞、喉部细胞、咽部细胞、膀胱细胞和肾脏细胞分别会产生150个、97个、39个、18个和6个DNA突变。这是研究人员首次量化了分子损伤对DNA造成的影响。 吸烟对DNA的影响首次量化:每个DNA突变都可能触发基因损害 此前,流行病学研究指出,吸烟至少与17种癌症有关。美国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卢德米尔·亚历山道夫和同事,比较了25
- 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新的癌症克星”S63845”[ 2016-11-08 09:13 ]
- 法国第二大医药集团Servier公司领衔的一个研究项目中,创造性地发现了一个名为“S63845”的癌细胞抑制剂。这个小分子化合物能够抑制阻止细胞凋亡的MCL1分子(粒细胞白血病促存活分子1),从而达到抑制癌细胞的效果。
- Cell:移除蛋白Gal3或可逆转胰岛素耐受性[ 2016-11-07 09:06 ]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在肥胖和糖尿病模式小鼠体内,移除蛋白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 Gal3)能够逆转糖尿病胰岛素耐受性和葡萄糖耐受不良。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6年11月3日那期Cell期刊上。
- Science子刊:重磅!治疗阿尔兹海默氏症的新药有望被开发[ 2016-11-04 09:43 ]
- 近日,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默克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抵御阿尔兹海默氏症的疗法,而且该疗法并不会给患者带来任何有害副作用。
- 香港检出江苏产大闸蟹二恶英超标[ 2016-11-03 10:42 ]
- 香港特区食品安全中心在两个分别来自江苏“吴江万顷太湖蟹养殖有限公司”及“江苏太湖水产有限公司”的样本,都首度验出二恶英总含量超标。
- Cell:科学家发现DNA修复的关键酶[ 2016-11-02 09:14 ]
-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德国海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DNA修复过程中的必要组分,该研究或为后期开发新型抗癌药物提供一定的思路。
- 我国科学家发现影响骨质疏松的新基因ATP6V1H[ 2016-11-01 09:20 ]
- 日前,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段小红教授带领的口腔遗传病学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影响人类骨质疏松发生的新基因——ATP6V1H。该研究成果已在最新一期国际学术期刊《治疗诊断学》发表。
- 神奇!敲除LSD1引起棕色脂肪白色化却可改善血糖[ 2016-10-31 10:22 ]
- 来自德国的一群科学家们最近发现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在维持棕色脂肪代谢特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敲除LSD1会影响随年龄变化的体重和葡萄糖耐受情况。
- 解读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给人类机体免疫系统研究带来的贡献?[ 2016-10-28 09:48 ]
- 20年前,澳大利亚的科学家Peter Doherty(彼得-杜赫提)和Rolf Zinkernagel(罗夫-辛克纳吉)因阐明了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防御机制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两位研究者的重大贡献就是发现了杀伤性的T细胞能够识别外来入侵机体的敌人。
- PNAS:为何难以开发有效的丙肝疫苗?科学家揭示重要原因[ 2016-10-27 09:32 ]
- 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开发针对丙型肝炎病毒的疫苗。最近来自TSRI的科学家们发现了至今仍然没有成功开发出疫苗的一个原因。
- 我国科学家定义广谱肿瘤标志物热休克蛋白90α获准用于临床肝癌检测[ 2016-10-26 09:45 ]
- 清华大学19日举行发布会介绍称,该校罗永章团队在世界上首次证明,肿瘤标志物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可用于肝癌患者的检测,试剂盒已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在临床中使用。
- 科学家发现可以检测多种癌症的血液标记物[ 2016-10-25 09:29 ]
- 为了改善胰腺癌病人的预后,开发早期胰腺癌检测方法变得非常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来自日本的科学家们在血液中发现了一些蛋白能够加强对胰腺癌的检测。结合传统的生物标记物,能够实现对早期阶段胰腺癌的诊断
- Nature:首次实时观察染色体末端修复过程[ 2016-10-24 09:24 ]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首个系统来观察新合成的端粒中断裂的DNA的修复。这一进展对设计新的癌症药物产生重要影响。
- Cell子刊:利用CRISPR/Cas9技术鉴定出AML白血病细胞的弱点[ 2016-10-21 09:40 ]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剑桥大学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和他们的合作者对一种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进行改进,并利用它发现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新的治疗靶标。他们鉴定出大量基因可能作为抗AML疗法的潜在靶标,并且描述了抑制这些基因中的一种,即KAT2A,如何破坏AML细胞,同时不会伤害非白血病血细胞。
- PNAS:科学家或成功实现利用基因疗法来治疗阿尔兹海默氏症[ 2016-10-19 09:28 ]
- 日前,来自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利用病毒将特殊的基因片段运输到小鼠大脑中,从而成功抑制小鼠患阿尔兹海默氏症
- 科学家首次治愈了猴子的艾滋病[ 2016-10-18 09:50 ]
- 研究人员们对一个新的“艾滋病疗法”的第一反应。这个新疗法只是在传统标准疗法的基础上,再加上治疗肠道炎症的一种药物Vedolizumab,就这样竟然神奇地“治愈”了恒河猴的艾滋病,甚至停药9个月之后在恒河猴体内也几乎检测不到猴子的「艾滋」病毒!
- Science:重磅!科学家成功实现对猕猴机体SIV病毒的持续控制[ 2016-10-17 09:42 ]
- 近日,一项刊登于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及埃默里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在药物疗法期间及之后,将一种特殊抗体补充到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之中就能够持续控制猕猴机体中SIV病毒的感染状态,SIV是一种猿猴免疫缺损病毒,其和HIV亲缘性较近。
-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法应用指南[ 2016-10-14 09:33 ]
- 世界卫生组织作出最新权威性结论,癌症患者如能早期发现,治愈率可达80%以上。肿瘤标志物可以比影像学更早的发现肿瘤,因而对于治疗癌症意义深远。肿瘤标志物的分泌来源于肿瘤微环境的基质细胞以及肿瘤细胞,存在于细胞、组织或体液中,能用化学或免疫方法定量证实肿瘤存在,监测肿瘤治疗和预后的物质。
- 意料不到!巨噬细胞竟悄然成为免疫治疗界新「网红」[ 2016-10-13 10:16 ]
- 在科学界,很多重要研究成果都来自于意外。斯坦福大学,Daldrup-Link发现,纳米金属粒子可以吸引肺泡巨噬细胞。经过体外和体内的大量研究,Daldrup-Link证明,金属纳米粒子激活了巨噬细胞,促进巨噬细胞攻击癌细胞,最终表现出抑癌效果。这一重要研究成果9月底刊登在著名期刊《自然纳米科技》上。
- 研究揭示金纳米棒暴露对细胞代谢影响[ 2016-10-12 10:18 ]
- 近日,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生物磁共振分析重点实验室的生物医学及代谢组研究团队,在不同表面修饰金纳米棒暴露对细胞代谢影响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近日发表于《先进保健材料》。
- Science:鉴定出导致脑细胞死亡的罪魁祸首[ 2016-10-11 10:07 ]
- 尽管存在不同的触发物,相同的一连串分子事件似乎导致中风、脑损伤和甚至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脑细胞死亡。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说,他们精确地发现一种位于这一连串事件末端的蛋白,即一种通过切割细胞的DNA给予致命性打击的蛋白。他们说,这一发现潜在地为开发预防、阻止或削弱这一过程的药物打开新的大门。
- Cell:仅需加入水就可按需产生生物药物[ 2016-10-10 09:32 ]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其他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构建出微小的包含将DNA翻译为蛋白所需的所有分子复合体的冻干颗粒(freeze-dried pellets),这可能成为按需生产药物和疫苗的基础。
- Nat Commun:重磅!科学家成功绘制出人类DNA中的“暗物质”信息[ 2016-10-09 10:02 ]
- 最近,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萨尔兰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在深入理解人类基因组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250个荷兰家庭中鉴别出大型的DNA突变后,研究人员发现了基因组中部分DNA“暗物质”,相关研究或可帮助全球的研究人员对DNA突变体进行研究,并且利用相关研究结果更好地理解遗传性疾病的发生机制。
- 【最新发现】22种癌症属于遗传疾病![ 2016-10-08 14:43 ]
- 哈佛大学科学家与丹麦和芬兰研究员合作进行的研究发现,至少有22种癌症属于遗传疾病,会在家族之间世代相传。根据这项大型研究的结果,大约三分之一的癌症是遗传的。家族遗传风险最高的包括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和肠癌。
- 首例纺锤体核移植技术“三父母”男婴出生:可解决伦理问题[ 2016-09-30 09:39 ]
- 据《新科学家》杂志网站28日报道,一个美国医生团队利用纺锤体核移植技术,将捐献者的线粒体取代携带雷氏综合征变异基因的母亲卵细胞线粒体,在墨西哥成功帮助一对约旦夫妇生出健康的男婴。这是首例利用纺锤体核移植技术诞下的拥有三个父母遗传信息的婴儿,或推动美国早日批准这一富有争议的生殖技术用于治疗,加速该技术在全世界的发展。 雷氏综合征是一种可影响神经系统发育的致命病症,变异基因存在于线粒体DNA内,通过母亲传给后代。这位母亲有1/4的线粒体携带这种基因,让这对夫妇饱受了20年痛苦:他们曾有4个孩子因此流产,还有两
西宝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电话:400-021-8158
公司传真: 021-50272982
公司邮箱:
market@seebio.cn
公司地址:总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毕升路299弄11号502室 邮编:201204
研发生产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川宏路508号5幢 邮编:201202